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2章 三围暴涨(3/4)

韩烈悚然动容。

“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想往金融复合集团那个方向发展了?”

李总纳闷反问:“中植、海航、明天、复兴都多强啊?集中资源办大事,以规模换效益,不应该么?”

应该么?

噢,现在是2014年啊……那就理解了。

韩烈明白了省里的打算,但不知道该怎么劝,惟有苦笑摇头。

大型金融集团确实有其优势,但是这玩意儿滋生的内部管理问题根本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

因为重点金融机构你只能参股,不能真当大哥,明白么?

不明白也不能再深讲了,反正所有国内的金融集团,都是各种违规操作的重灾区。

滚雪球确实是快,可韩烈看不上(面包也不敢写了)。

于是果断且直白的拒绝了。

“金融业不允许混业经营的红线我肯定不会碰,我岳父那边好几百亿的资产等着我俩接手,私募的生意我都打算找个时机彻底结束,哪里忙得过来。”

然后在某一次回家的时候,出席了一个洽谈会,又开了个新口子——

“等到我转行实业,肯定要支持家乡发展的。”

魔都不是搞实业的好地方,相比起来,最起码矿省还有成本和政策优势。

……

第三个维度,是韩烈的影响力。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吧。

从金融延伸出去的影响力不提也罢,反正私募圈里已经装不下他了,刘汉和他们三个都能在圈子里当大哥,烈爹肯定在更上面一级。

另外的影响力是从天行辐射出去的。

拿下了一大堆的发展中企业,天行几乎坐稳了今年投资机构的第六名。

可千万别觉得排名太低,其实已经很夸张了。

本身有几十亿资金的投资机构就不多,敢一次性砸出去的更是不存在,天行算是在下半年的创投圈里放了颗大卫星。

不过风投圈倒是以嘲笑看热闹居多。

这种打法,他就不科学。

好几个创投圈的大佬都在个人朋友圈里嘲讽过这事儿,甚至有人直接点了韩烈的名,指责其不知天高地厚。

原话传到韩烈耳朵里,付之一笑。

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天行证明自己,所以现在打嘴仗完全没有意义。

但是五年之后,不用再打嘴仗,看他们眼不眼红就完了。

恐怕不止是眼红,还会疯狂的舔上来,现在喷得有多狠,到时候就会舔得多卖力。

最后一个层面的影响力,来自于潘子。

潘子的公司已经彻底调整好了,丰盛里重点项目的竞标手掐把拿。

翁婿俩互相影响互相支持,一个提供人脉和圈子,一个提供名气和资金保障,市府跟潘子聊了几次,然后又去韩烈的公司视察了一次,那之后,好几家有意竞争的公司就心照不宣的放弃了。

争不过,真的争不过。

虽然明年韩烈才会和潘歌订婚,但是潘氏控股和韩氏控股已经互相持股,关系紧密,挟着吞掉高远地产之威,在魔都的商业地产行业里俨然如同一头横冲直撞的蛮牛,属实有点瞪谁谁哆嗦的意思。

关键是,别人搞房地产,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都缺钱,收缩态势明显。

那爷俩一里一外,钱多得直烧手,谁想不开和他们正面battle啊?

而拿到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又意味着潘子重新回到城市核心,中央舞台,以往的关系只会愈发紧密的团结在周围,持续的发挥着影响力。

更更重要的是,一旦订婚,那就意味着潘子的一切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继承人。

这种意义,不是一两个项目的成功能够替代的。

国人在这方面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智慧。

从最小的角度讲——比如在农村,如果你家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很孬扛不起事儿来,全村人都会下意识的低看你一眼。

发展到极致,就是类似于吃绝户的事。

相反,如果谁家有好几个男丁,又或者考上了重点大学,那么全村都把你当成一个人物。

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吧?

如果往大了讲,那例子就太多了。

比如老王,两次上市不成功,后期很多人给他使绊子,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信心问题。

外界乃至内部普遍对于他执掌的帝国没有长期信心。

而信心缺失的根子,在于性格狂悖的小王。

你是一家私企,明摆着后继无人,现在你能扛,虎老雄威在,可是等你扛不住的时候呢?

如此一想,内外都有人三心二意,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哪怕是搁到以前封建王朝的时代,皇帝的第一责任也是多生儿子,早立太子。

这就是继承的意义。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觉得撕葱不聪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