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2章 三围暴涨(2/4)

巧妙、很有逼格。

比如东北证券10月份的高端客户讲座,主讲的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国栋在年初的低位上咔咔一顿画线,极其潇洒而又自信的拿着激光笔在那个位置上滑来滑去。

挑眉道:“当初韩老师在讲座里预判此处要有二次回踩,真正筑出市场底,引发了业内的巨大争论,我当时立即发文力挺,论述新一轮牛市的必要性和前进路上的曲折螺旋,相关文章,现在还挂在网上。

事后,我和韩老师私下交流时,对于本轮牛市的形态和节奏做出了充分的意见交换,他看好能冲到5000点,我略微保守一点,4500,但是在其他方面分歧不大,基本立场一致……”

其实韩烈哪知道他是谁啊?

但是人家对他的事迹如数家珍,咔咔一顿掰扯,底下的大客户们顿时肃然起敬不明觉厉。

会后争先恐后:“陈老师,我想加仓!”

韩烈已经不再参与任何券商银行的讲座、培训、报告,但是人家照样打着他的旗号,吃的饱饱的。

而且有些真正会讲故事的大忽悠是怎么玩的?

上来就站在极高的位置上,对当今业内的公募私募一顿点评。

“目前公募最牛逼的谁谁谁,私募的徐总做了哪支哪支股票,超新星的盈利思路如何如何……

韩烈算是新生代里相当能打的,上次我们业内聚会,小韩对于题材转换的敏锐性简直把我们这些老前辈按在地上摩擦……

不过具体到操作上,我们风格不一样,互相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为主。

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只基金一起赚钱,提到首板、敢死队那肯定是徐总,提到布局、远见小韩独一档,提到乱战凶猛,那咱们当仁不让……

没听过小韩?

没听过就对了,你位置没到那儿,理解能力也不够。

听我的,回去找你认识的最高级别的朋友,仔细打听打听,如果再不知道,那肯定就是圈子有问题,你得抓紧赚钱了。

怎么赚?

大牛市搁这儿摆着呢,闭着眼睛跟我冲就完了!

有同学问我我跟韩老师比怎么样?

单讲这波,我没人家下手早、没人家果断、没人家布局好,有差距咱们得认,我不是闭着眼睛吹牛逼的人,一向很客观。

小韩现在基本是07年的王亚伟和11年的徐翔的结合体,一骑绝尘,谁都够不着。

但是单讲乱战、切换、接力,小韩也跟我请教了不止一回,咱们也是有吃饭的真本事的,对吧?

你们如果有机会能够着韩老师,那我强烈建议,卖房卖车,杠杆拉满,闭上眼睛跟着冲,真的,一点不夸张!

今年他绝对封神,我把话撂在这儿了,明年你们看吧!

但是我估计你们够不着人家,所以咱们的蒂花之秀私募基金也能凑合着投,圈子里除了他们几个,再往下排基本也到我了……”

确实很秀,当天就拉满了5,000万的投资额。

类似的情况太多,也太泛滥了,韩烈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名气渐渐扩张。

主要是前两次讲座都有录音,超级自信的态度加上极度精准的判断,再加上现在已成事实的庞大收益,天生就适合拿出去讲故事。

指望着同行别消费你?

不可能。

稍微沾上点边儿的人都不会放过机会,一堆人嗷嗷喊着私募新一哥非我韩老师莫属。

当同业共同默认时,事实已经不以韩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了。

幸运的是,舆论可控。

同行爱吹就吹去,反正韩烈自己坚决不出风头不露面,所以江湖上流传着烈神的传说,但是大众层面查无此人。

这是最舒服的状态。

日常接触的工作圈子必须给予韩烈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在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帅哥。

金融业内的名气飙升还只是韩烈名望构成的一方面。

另外一大部分在家乡。

由于成梦基金刚刚进场就狂飙突进,韩老师的个人名望,在梦城直接爆了,甚至炸得省城都摇了三摇。

矿省信托的李总悄悄传话:省里主管金融的领导在多个场合表扬过你,你有没有回家发展的打算?税收政策和扶持政策一定让你满意!

言外之意,能不能把基金公司搬回家乡。

按照常理来讲,纯金融企业不太能够拉动和就业数据,这是金融服务业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如果你特别能赚钱,那又例外。

架子搭好,摊子铺开,咔嚓咔嚓发行几十只产品,吸收千八百亿闲置资金,一手金融投资,一手企业整合,再来回迭杠杆,很快就能把体量干到万亿级别。

到那时,影响力可就大了去了。

李总暗示得很清楚:如果你搞得好,不止我们矿信需要转型,省里那几家城商行都需要来自金融一线的先进经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