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难逃(3/3)

人效逝世命!”

云柳和熙儿对视一眼,齐齐躬身说道。

……

……

沈溪要被外调。

最初朝廷传出的消息,是让沈溪到南京担负户部侍郎。

在刘瑾当权这么个大背景下,这消息不算稀奇,在此之前已有诸多朝臣因反对刘瑾而被贬谪或者革职,光是尚书就不下五位。

沈溪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在消息传出后,多少引起朝野波涛,尤其兵部涉及部队系统,军中大佬都感到情况不妙。

英国公府宅。

地主意懋、国丈夏儒和成国公朱辅三人正在书房议事。

成国公朱辅蓝本任南京守备,弘治十三年因乞养母回京,掌左军都督府,正德登基后迁中军都督府都督,提督三大营操练。

朱辅平日跟张懋一向走得近,年岁上比之张懋有十几岁的差距,军中事务基础以张懋马首是瞻,夏儒以国丈进五军都督府后,朱辅通过张懋的关系,跟夏儒也走得很近。

“……张太师,若沈之厚从京城离开,军中有谁能跟刘瑾一较是非?怕是到时候群魔乱舞,五军都督府也再无宁日。”

朱辅虽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但因他不是朱厚照嫡系,跟刘瑾也没什么关系,只能仰仗张懋庇护。

以这些上层掌军之人看来,还是懂规矩守规矩的文官执领兵部,更让人放心。一旦无所顾忌的权阉掌控部队,勋贵的地位也会随之动摇,利益随着受损,奸宦王振带来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

张懋道:“那日沈之厚在朝堂上跟陛下撕破脸,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朝野尽人皆知,就算陛下宽宏大批,刘瑾能不拿此做文章?刘瑾早就想除掉沈之厚这个兵部尚书……毕竟沈之厚这个帝师,对刘某人的要挟太大了。”

说到这里,张懋忍不住一阵唏嘘,似乎对沈溪的不理智行动感到遗憾。

夏儒本为儒臣,对于部队的事情懂得有限,但对于党争却有着直观的断定,明确当前阉党已彻底压抑文官。他明确自己在朝中没多大地位,女儿在宫里从未受到天子的礼遇,空顶着个国丈的名头罢了。

从道理上讲,夏儒作为新晋勋贵,属于武将系统,但夏儒不自觉将自己跟谢迁和沈溪回为一类,对文官的境遇感同身受。

夏儒问道:“若沈之厚到南京,朝中难道再无人跟刘瑾反抗?那时……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也要随着变更,我等若什么都不做的话,难免为刘瑾所趁!”

张懋也陷进迟疑中,现在要关心的已不是沈溪留不留在京城的问题,既然朝廷发布旨意,那事情就无法再挽回,不管这是刘瑾还是朱厚照的意思。

张懋叹道:“沈之厚离朝,跟之前几位尚书离朝有所不同,可以说沈之厚是陛下登基后提拔的第一位东宫故臣,若连沈之厚都被贬谪在外,怕是没人能跟刘瑾正面相争,就算于乔也没这能力。”

恰在此时,有侍卫进来,行色促,似有要紧事奏禀。

张懋示意侍卫靠前,侧耳听完后让侍卫退下,道:“刚从吏部传来消息,陛下御旨已下,调沈之厚到宣府,总制宣大兵事,即刻上任!”

朱辅和夏儒面面相觑,显然不能断定这消息幕后暗躲的内容。

“往宣府?不是往南京么?”朱辅惊奇地问道。

“往何处都差未几,想那刘瑾已得逞,让沈之厚离朝,自此便可高枕无忧,甚至可以在处所上对沈之厚动手脚!”

张懋连连摇头,惋惜不已,“现在最着急的怕就是谢于乔了,苦心栽培个接班人,如今已在朝独当一面,却因年轻气盛而……唉!”

言语间,张懋感到这是沈溪自己造成,非战之罪。

夏儒问道:“那是否可以想措施跟陛下见面,追回圣谕呢?”

张懋摇头:“劝也无用,何况现在谁能面圣?如今陛下留滞豹房,许久都未曾过问朝事……”

“再者,这官员往留问题,岂能由臣子决定?况且现在决定权不在文臣手里,而是落进宫中权阉之手……”

“回头见见于乔,看他怎么说。”

朱辅哀叹:“这会儿往见谢少傅也无济于事,若能转圜的话,谢少傅岂能碌碌无为?对了,新任兵部尚书是……”

“兵部侍郎,曹元。”张懋道。

听到这名字,夏儒和朱辅同时沉默。

过了许久,张懋若有所思道:“之前朝中局面,于乔有沈之厚相助,大致能跟刘瑾领衔的阉党保持个均势,但如今沈之厚外调,下一步于乔手上的权利确定会被刘瑾逐步蚕食,六部一旦沦丧,五军都督府怕是也在灾难逃啊!”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