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目标(2/2)

人执斧在其头上猛砍,骆某当场死亡,行凶者三人全身而退。

14日,沪西的法华镇发生一起锄奸行动,被杀者是两个朝鲜人金水学、田益新,一名华人叫王树清,均为日奸或汉奸。因为行刺者的售后高声呼喊:“弗为汉奸,否则格杀勿论!”

上述事件不断的发生,给了陈伯康跃跃欲试的劲头。他想着自己迟早是要干这行的,晚做不如早做,而且自己还能积累一些经验,就算失手了,以后也还有机会,如果倒霉被抓了,自己也不会后悔。

就在今晚,他选定了目标。这个目标是伪南市地方法院院长屠復,屠振鸿律师,字号宝彝,家住法租界贝勒路恒庆里24号(今黄陂南路885弄)。

陈伯康在前天去查看落实的时候,已经查明,这位屠律师由于战前不得志,至淞沪战役结束后,甘心充当日本人的走狗,当上日本人在南市的法院院长后,依仗日本人做后台,对百姓和桑梓作威作福,敲诈钱财,是个十足的汉奸奴才。

连续三天,陈伯康对屠復平常的行径路线,有了个初步了解。他的家在恒庆里,外通多条道路,出口很多,向西通往贝勒路(今黄埔南路),向北与天翔里(永年路149弄,已拆迁)共用一条弄的通道,穿过通道可达杜神父路(今永年路),向东可抵菜市路(今顺昌路),往南可达肇嘉滨路(今徐家汇路),可谓是四通八达不为过。

经过探查,这位屠復律师每天早上出门一般都是有规律的,从恒庆里的家中出来,穿过天翔里,抵到杜神父路,然后叫辆黄包车到电车站,在乘坐电车到南市。

寻找一个伏击地点,最好是在他从家中出门到杜神父路之间;在这段路中,可供伏击的地点不多,路口有三四个,其他地方不变隐藏,不利于伏击。路口适合的有两个,一个在恒庆里和天翔里交汇处,一个在天翔里和杜神父路之间。

陈伯康对这个刺杀计划只有八九成的把握,因为自己跟踪调查他的时间很短,不能完全确定这人的出行时间是否准确,一旦惊动他本人就会打草惊蛇,再想刺杀就困难了。

最后,经过思虑再三的陈伯康还是决定在2月16日凌晨行动,行刺的地点定在天翔里和杜神父路教会的路口,这个地方便于自己行刺后能够迅速脱身。

凌晨6点30时许,陈伯康来到天翔里靠近杜神父路的商铺旁,左手搭着件衣服,右手揣在兜里,枪就藏在他右侧腰部,静静的等待着屠復的到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陈伯康的心也开始紧张起来,他的手心也冒出了汗水。

眼看时间过了7点,陈伯康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正想朝南走去,就听见“呯”“呯”的两声枪响。

陈伯康立刻明白有人在自己的前面动手了,从枪声的距离判断,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两百米,而且这两枪是同时开枪的,说明是两个人一起动手的。

陈伯康有些迟疑,自己是不是该上去看看,可又怕被误会,万一张自己冲上去被他们怀疑是汉奸,那就成了悲剧了。

正在筹措不前的陈伯康,就看见前面一个路口闪过两个人,远远看去,他们身穿长衫,头戴礼帽遮住面孔,脚步很快的就绕过路口,消失在晨雾之中。

陈伯康心有不甘的向枪声之处走去,距离不长,离自己所呆的地方大约300米。在距离50米左右的时候,他很快看到地上躺着一人,面孔朝上,身下流淌着一摊血,一动不动,估计应该死了。

陈伯康叹了口气转身就走,不敢在多停留,如果计算的时间不差,巡捕房的人应该在路上了。

此刻,陈伯康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既不是伤心,也不是恼怒,而是遗憾和叹息。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