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目标(1/2)

第二十三章目标

露香园的一个弄堂口,一个人下了黄包车后,向前后看看了看,见没什么异常,转身向弄里走去,很快来到一栋门房前,静静的矗立着。

夜已很深了,周围很安静,偶尔传来一两声猫的叫声。

那人停留在门前两三分钟,确定周围没有异常后,沉稳的掏出钥匙打开门,闪身入内,关门。整个过程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跟个没有慌慌张张,显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有问题。

此人正是得手后的陈伯康。

陈伯康像平时一样上楼、开门,当他正要进屋里的时候,旁边的邻居刘阿福的老婆张大妹打开门,探出头来叫着:“是王先生回来了吗?”

陈伯康回头对着她的门说:“是我回来了,今晚校对稿件,要赶明天的报纸。谢谢你刘太太,帮我看门啊。”

张大妹似乎发觉夜已很深,自己的声音有些大了,压低嗓子说:“看你说的什么话,你个小孩子,又没家人照顾你,我帮你看顾着,又有什么打紧的。你还是快去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说完就关上门。

陈伯康回到房内,点上油灯。他怕还有住户没睡,看见他的灯亮了,会责怪他因此让各户多交电费。

陈波康没有慌着把东西拿出来,耐心的等油灯的光燃亮,左右邻居也没有声响。他这才从怀里把东西都拿出来,放在床上。这些东西除了这把手枪,就是他从那人身上收出来的。

他拿起手枪掂了掂,沉甸甸的,有个两斤多重;借着光线仔细观看,这是一把毛瑟手枪,从标身看是德国货,俗称盒子炮、快慢机以及自来得等等称谓。枪身的枪油味扑面而来,想来枪油是才上的;枪管的膛线很新,大概有个九成新,估计在他原主人手里基本上就没用过。

他又拿起枪套检查,发现这枪总共有两个弹匣,包括枪本身装着的弹匣。弹匣每个装弹10发,子弹总共20发,都是崭新的,黄灿灿的,发散出迷人的光芒。

陈伯康两手不停“咔咔咔”的检查枪机,尝试着开关机。这枪的枪管比他在学校使用的要短一截,在枪的左侧有一个选择钮,可以确定这是一把速射型的盒子炮,能自由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射击方式。

陈伯康把枪放在一旁,回过头清理放在床上的哪些东西。

“嗬,发财了。”陈伯康忍不住叫出声来。

这清点出来现金有法币680多元,伪币110元,军票50元,一张折叠好的银行存单,金额是500元,还有几张纸,一个身份证件。

陈伯康拿起身份证件一看,笑了。原来被他抢了的人是日宪兵部侦缉队的小队长,叫刘小宝,34岁,住在民国路。心想,早知道是这样当时就该把他给打死,这种人死了一点不心疼!

陈伯康把刘小宝的证件往桌上一扔,又拿起那几张纸看了起来。

“腾”,陈伯康站了起来,表情紧张的看着手中的纸张。

这几张纸主要是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汪精卫发表艳电后,即将回国到南京组建新的国民政府,日军要求江浙各地警察、宪兵队等各个保卫部门对所在辖区加紧盘查,特别是针对国民政府特务部门严厉抓获归案。

第二件事,对租界内的抗日组织和个人采用暗杀、绑架、威胁等手段,一定要限期处理。

第三件事,对租界、南市,闸北这些地方的权力,特别是南市和闸北的行政司法及税收等权利要抓到手上。

陈波康觉得有些奇怪,第一件事倒没什么,汪精卫通敌叛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想要杀他的人数不胜数,日本人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弄个通知也能理解。

可是,这第二、第三件事就让他想不明白。这第二件事把这些见不得光的行为写在纸上,这就开玩笑了,要是让新闻记者或英美法知道了,那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陈伯康把记载第二件事的纸张和其他纸张一对比,呵呵呵的笑了。原来记载第二件事和另外两张的字迹不一样,很可能是这刘小宝自己把它给记下来的。

更让陈伯康觉得奇怪的是,第三件事的字迹又跟其他的字迹不一样。这种命令通知怎么会落到刘小宝的手里。这人仅只是个小队长,芝麻大点的小官,怎么落也落不到他的头上啊。

陈伯康把枪放到枕头下,把钱收拢放进包里,再次仔细地查看了一遍这几张纸,觉得再也看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来,然后把油灯一灭,带着兴奋的心情往床上一倒。

接下来数日,陈伯康照常按着原来的习惯到报社上工去了,让人看不出有任何变化。

而在深夜,陈伯康一个人拿出自己根据记忆画的地图草图仔细的研究,这地图是他到上海的这段时间走过的地方,主要的区域是法租界和南市。

这几天,报纸上的新闻仍有关于锄奸和暗杀的报道,这些发生的事件地点都在沪西。

例如,11日,沪西的江南煤球厂厂主骆意坐在黄包车上,在路过昌平路638号和兴电镀厂门前,被三名男子拦截,一人持枪射中他后倒地,另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