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7章 变乱之局(3/4)



说这话的,显然是一位思想有共和倾向的教授,或许,思想开放用于中国的大学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这里的思想从来是没有禁区的,甚至就连同社会主义思潮亦有一定的空间存在,对于信奉“先有自由之思想,后有自由之学术。无思想自由,即无学术之自由”的中国大学来说,思想的开放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同样体现在这些教授身上,尽管这些国立大学接收着国家的教育经费,可是能对大学的用人制度指划脚,大学从来都是教授治学,即便是一些教授倾向于共和,只要他在学术所取得成就足以征服他人,通过教授的投票,亦可进入教授联席会议参与于学校的管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内思想的自由从来都没有止境的。

而此时,对于学生们要发动游行请愿的举动,这些教授们虽说有的担心,有的同情,有的支持,但出人意料的是,却没有一人反对,这种没有反对的担心,往往意味着纵容。

而在联席会议的教授们讨论着如何应对学生们的游行请愿之举时,在南京帝大五个分院的公告栏里,同时贴出一张内容相同布告,通知帝国大学全体同学,以及首都各校学生代表,于今晚七时在三院大礼堂召开紧急会议。

几乎是在布告贴出的第一时间,刹那间,布告跟前挤满了人,那些看着布告的学生和教授们都纷纷交头接耳着,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议论纷纷,每一个人都能够预感到将有重大事变发生。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翻滚雷声急。

与此同时,南京高校的许多激进组织,也在暗中召集会员,对于这些深藏于学校之中的激进组织来说,他们大都是倾向于共和思想,或许多年来,共和派倍受打击,可是他们却从没有放弃过那个梦想——关于共和的梦想,也正是这一代代青年学生的传承,使得那种思想得以传播下去,或许,他们是少数派,但是,正因为少数,所以他们才会变得越发激进。

在无锡惨案发生的第一时间,这些激进组织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会,一个摆在他们的眼前的一个有可能改变这个国家的会,他们立即开始着拟定行动计划,布置特殊任务。

在帝国师范大学,“民权会”,在这所大学中,一直都是一个隐密的存在,多年来,一直利用着所谓的“学生社团”来掩盖其真实的面目,多年来,其几代成员,一直秘密的传播着共和思想,在他们看来,共和才是真正的未来,才是属于中国的未来。

在午休时间,几名“民权会”学校内的领导者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四人相约来到学校的艹场,沿着跑道一面散步一面交谈。

“章新君,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到时候各校的学生代表,一定会向国会递交请愿书!”

望着远处的同学们,易克年轻声说道。

“没错,这是惯例。”

罗章新点头答道,递交请愿书,这是学生游行示威的习惯或者说一个传统,而这个传统却是从执政斧时期传承下来的。

“冯山君、厚德君,你们觉得,这次他们会制造什么样的请愿内容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要求严惩凶、彻查真相。”

思索片刻李冯山回答道。

而梁厚德则又补充道。

“估计还会有一些工权的要求。”

易克年点点头,工权,无锡惨案的导火索正是工权。

“咱们可以在这上面看看做一些文章,比如要求工人有组建工会的权力。”

“还应该再加上工人社会保险缴纳的要求,在企业主承担时,不应降低工人收入”

一边补充,梁厚德一边分析道。

“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可以争取到一些工人的支持,过去,咱们的游行,不过只是学生参于,可是市民参与的却很少,这一次,咱们可以借助争取工权的方式,把工人争取过来的!”

李冯山却在一旁提醒道。

“工人,如果争取工人的话,万一工人要是失去控制,请愿变成“工人运动”到时候局势,可就不是咱们所能控制的了!”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来对俄国暴乱的宣传,所以他们或多或少的对于“工人运动”总有一些恐惧情绪,毕竟“工人运动”给俄国带来的只是混乱和暴行。

“可如果没有工人参与的话,咱们又能干什么呢?”

梁厚德反问一声,随后又似自嘲的说道。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老话,叫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