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875章 投鼠忌器(2/2)

的古董叫玉盂,工艺精美,深受富人喜爱。

有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便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

当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

富人非常难过,他对自己的鲁莽行为深感后悔。

这个故事被贾谊拿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贾谊是洛阳人,少而有才,18岁已颇有名气,20余岁便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贾谊要证明什么观点呢?原来,当时的丞相绛侯周勃有封国,按规定,皇帝给了大臣封地,大臣就应该到封地去,可周勃没有去他的封国。

这时,就有人告周勃谋反,周勃被抓到长安,关进了监狱进行调查,最后查明周勃并没有谋反,就又恢复了爵位。

据此,贾谊写了一篇《论政事疏》,建议皇帝对待王侯大臣犯罪,不要像对待老百姓一样,动不动就割鼻、割脚趾、往脸上刺字,要有等级差别,才能维护皇帝的尊严。

贾谊的这种言论与我们现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刚好相反,但他提出这种言论,是真心实意为皇帝好。

贾谊认为:皇帝、大臣、百姓,就好比房子、阶梯和地面。

房子为什么看上去这么高大雄伟呢?是因为有阶梯把房子和地面隔开了,如果没有了阶梯,房子看上去就不会那么雄伟了。

贾谊提出、“刑不上大夫”,是因为上大夫与尊贵的皇帝离得非常近,如果让官员与老百姓受一样的惩罚,皇帝的权威也会跟着减弱了。

这就好比打老鼠,如果老鼠离器皿太近,打了老鼠却要伤到器皿,是不是有点划不来呢?

打老鼠还要顾忌器皿,何况是处罚臣子呢?那么,大臣犯法是不是就不用惩罚了?并不是这样。

如果大臣们有过错,皇帝可以罢免他,甚至可以赐死他,但是不要让大臣受刑。

也就是说:皇帝约束大臣,应当约之以礼,而不是约之以法。

一味用法会招致怨恨,秦朝的灭亡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贾谊的这番言论深得汉文帝的认可,从那以后,凡“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直到汉武帝时,大臣受刑的情况才又渐渐多了起来……

好吧!这是一段废话,就此打住,咱们言归正传!

张小风看到鬼道那咬牙切齿的样子,嘴角挂起了一丝阴森的冷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