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迎刃而解(2/2)

可以势如破竹,直指安。”情报团的人道,“不过根据消息显示,前往冀城的蜀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前往武都的蜀军则由他的关门弟子马谡率领,情报绝对可靠。”

“看来诸葛亮是真打算一口气吞下两城,然后向凉州进行威压、劝降,进而打断我方与西域的联络。”周扬道。

“这样的成功率并不大。”司马懿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分析道,“可是若袭取陈仓关、斜谷关或子午谷任何一个薄弱之地,西羌联军再不会有任何犹豫,立刻会对魏国边界展开猛攻,到时候正如诸葛亮原先的策略,与羌人前后夹攻安的话,恐怕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凉州那么简单了,而会震惊整个洛阳朝野,甚至会迫使皇上迁都。”

周扬顿时语塞,之前蜀军与羌人的协议,煽动西羌联军,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如今蜀军终于动兵了,或许真的会攻打冀城和武都。

然而正如司马懿所说的一样,就算两城的守军挡不住蜀军的猛攻,仍有西凉战马与安资源的支持,短期内绝不可能丢失。

可是陈仓关、斜谷关和子午谷却是安的战斗前线,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侦察、巡逻要地,只要一发现敌军,立刻可以从容作出布署。

因此既便没有投入重兵把守,亦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司马懿却认为诸葛亮攻打两城,极有可能是以虚兵佯攻,真正的目的却是让偷袭陈仓关、斜谷关和子午谷其中一地。

“我明白了。”周扬恍然道,“只要守住陈仓关、斜谷关和子午谷,就算双城遭到蜀军的猛攻,羌人也只会继续观望,而不敢冒然出兵,而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边防住西羌联军,一边对他们进行安抚策略,只要蜀军无功而返,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没错”司马懿道,“诸葛亮的计谋就让我们顾此失彼,而我们则针对敌人的这一项策略来布署,不要只畏惧于眼前得失,更重要的是作远考虑才是。”

“就按你的建议,加强陈仓关、斜谷关和子午谷的侦察与布防。”周扬下命道。

当月,安收到指令之后,立刻按此战略方针施行。

过了不到半个月,冀城与武都遭到了诸葛亮与马谡的进攻,但是战斗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猛烈。

看来诸葛亮的目的并不在双城,而是为了配合西羌联军的作战行动。

根据情报团最新急报,果然在陈仓关附近发现了一支蜀军,数量并不多,但是行军速度极奇极快,可见应该是诸葛亮最精锐的部队。

周扬暗叹幸亏有司马懿的先见之明,否则此时必是一番惨局。

直到谷雨时分,蜀军终于粮食耗尽而撤军了。

西羌联军也始终都没有任何动静,而凉州方面的杨阜亦在多次对羌人安抚,不断派出魏使进行交涉之后,终于解决了令曹丕最为头能的难题之一。

河西叛乱平息之后,西域在不久后也派来了使者进贡,并在朝廷的安排之下逐渐恢复统制。

黄初五年,曹丕派遣大军大破以治元多为主要骚动分子,并多次击败鲜卑的骚拢。

不仅巩固了北疆边防,也撤底平定了河西之地。

至于西域自从恢复了魏国统治之后,曹丕便马上遣使复通丝稠之路,再次开拓了中原通往外国的经商之路。

黄初七年,曹丕几乎解决了魏国新立的所有难题,也终于病重不起。

周扬被急召入宫,与太子曹睿、大将军曹真受到了托孤重任。

五月夏,曹丕驾崩,终年仅四十岁,葬于首阳陵。

同年,东吴孙权乘魏国国丧,亲率大军攻江夏、襄阳等地。

诸葛亮亦同时对魏国各城守将进行拉笼、煽动与策反,并开始重新组织军队,准备再次进行北伐。

曹睿刚刚登基,就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

于是他惟有更加重用了周扬、曹真、周休、陈群等大臣,同共商议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