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高宗李治 转载(3/3)

辽东,最后兵围平壤,凯旋班师,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再者,从他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高宗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对于御医的治疗他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流血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而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他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这与太宗服食丹药而死形成了强烈对比。

也就是说,即使把他和太宗的个人风格做一比较,说他“昏懦”也很不客观公平。

关于高宗委政武则天的问题,显然具有强烈的男性社会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男性政治为主导的评价色彩。此事牵涉很广,我们还会在“武则天”一节中谈到。这里我们只是想说,高宗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高度近视眼之类的疾病),处理国政不能不有所依靠;二是由于武则天自身素质高,与他在政事处理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武则天“处事皆称旨”是她能够得到高宗信任并委政于她的主要原因。而武则天做了皇后就是国之小君,可以“母仪天下”,也能够得到很多的政治便利,皇后参与国家政务自然有其政治土壤,更何况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障碍相对较弱,武则天参与朝政是出于高宗的意愿,所以与历史上评价武则天是“专作威福”并不相同。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说法,自从麟德元年(664)底高宗处置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这样一个帝后同尊、并称“二圣”时代的开始,距高宗撒手人寰还约有十年。那么,这样的政治格局的确立,无疑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再者,高宗委托政事于武则天,虽然心甘情愿,但也不是完全放任。更何况,他还常常会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赖武则天一个人。在高宗的帝王生涯中,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他不仅在永徽年间勤勉国事,每日上朝,而且,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

再说,高宗在处置涉及皇帝权威和危及皇位稳固的事件中,也从来不见昏懦和缩手缩脚。最有代表性的是永徽三年(652)他处理宗室近属的谋反案件。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对高宗即位心怀不满,牢骚满腹,他们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共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声称太宗三子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斩首,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自尽。同时,又有一大批人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贬岭表,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株连很广。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毕竟也是假手皇帝。高宗如此处理事情的手段,如何会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这样的作风如何能与“昏懦”挂钩?!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凤戏天下 黑海巫师 天道代理员 豪门帝少请温柔 阴婚不散:鬼夫轻点咬 斗转北宋 我的手艺作品有属性 黑暗前夕 诸天:重生虚竹,开局认爹 最强二次元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