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六九章 沉船疑云(2/3)

向郑和发动攻击,说他劳民伤财,徒耗国力之类。这些事,搞的郑和焦头烂额。幸好,他除了这些功劳之外,在靖难一役中,也有很多军功。并且他为人豪爽,朝中也有许多愿意为他说话的人,这才勉强渡过了那场危机。可是经过那么一场闹剧之后,郑和肯定对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有所担忧……”

李念青道:“你的意思,这第七次下西洋,其实郑和就有了隐居海外的念头?”

“没错!你想啊,郑和只是一个阉人,他没儿没女没牵挂。唯一的负担。其实就是他自己。正好,这第七次出洋,在归途中他那么一死。完完全全的功成身退!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渡过晚年……”

“你怎么那么肯定他没死呢?”

“根据史料记载,郑和在最后一趟归程中,病殁于古里。副手王景弘命人把郑和的遗体装殓。准备回国安葬。但当时已是夏季,热带气候酷热,船队航进爪哇时,眼见郑和的遗体难于保存,已不可能运回国内安葬。王景弘只好将他埋葬在当地。可是很奇怪的是,身为郑和的知交好友,王景弘居然没有将郑和安葬地的具体位置汇报给朝廷,甚至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你说,这事蹊跷不蹊跷?”

李念青道:“那或许,是王景弘知道大明不会再下西洋了,就算把位置告诉他们,也不可能接回去了吧。”

老魏白他一眼:“华夏人心目中。死者为大。落叶归根!这个道理比什么都大!可王景弘却把这么重要的消息隐瞒了下来,这种行为,只有一种可能,一个解释:就是在替郑和打掩护!可以想象,如果朝廷不禁海,王景弘极有可能还会进行第八次下西洋。到那时,应该也唯有他能找到郑和的所在了吧。”

切!李念青道:“如果他要隐瞒。当然是弄个假坟更方便。我觉得,他之所以隐瞒。或许是怕朝廷那些酸才们事后清算,然后再去把郑和给挖出来鞭尸!要知道,明朝的官集团,在收拾宦官这方面可是很强悍的!”

老魏笑着摇了摇头:“王景弘的确弄了个假坟消息,可这事后来被人戳破了,便不管怎么问他,他始终都没说自己这么干的原因。而跟着他们下西洋的那些官员水手们,一个个对郑和和王景弘忠诚无比,也不可能撬出东西来。再加上,从那以后,明朝又再次禁了海,那些官们也不愿意再生事端,这才让这事没了下。”

“现在,从这尊摩利支天佛像来看,这个郑和,根本就没那么简单!我不敢说他有多厉害,可是一个阉人,能凭军功挣到帝国中枢高位,这本身就是个很罕见的个例。而他又修习的摩利支天经,你也说了,摩利支天有个别名,叫战神!拥有那么强战力的郑和,会那个隐身法,也不奇怪吧?”

嗯?李念青心中一动:“你到底想说什么?”

老魏道:“你再想想那个盒子,郑和所供奉的佛像,为什么会在出洋的路线上,被特意保护起来沉海?我觉得,这是郑和在给自己铺后路!”

靠!李念青翻个白眼:“我拜托你啊,那是六百年前好不好?以当时的航海技术,怎么可能潜入五六百米以下?铺后路哪有这种铺法的?”

老魏冷笑:“你怎么知道当时没人能潜那么深?以今时今日的潜水技术,你也不可能潜那么深啊,为什么你能轻轻松松从海底捞上那么多东西来?你敢说你潜水是完全倚靠的潜水技术或者科技产品?”

李念青哑然。

老魏接道:“没话说了吧?既然今天的你能,那你凭什么认定,六百年前的别人就不能?”

李念青想了想,老魏说的这话,还真是有点道理。不过,以郑和当时的身份地位,就算要铺后路,他也犯不着用这种手段吧?

老魏道:“当然啦,我只是说有那么一种可能。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嘛!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我们把沉船完全捞上来,全部整理清楚才能知道吧。”

有道理!或许,这艘宝船还真是郑和有意沉海的呢,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也有可能在船上留下一些相关线索。只要找到那些东西,就能还原真相!

说起这个来,李念青有点庆幸,得亏自己在海底没提前打开那木箱,要是自己在海底就发现这尊佛像,肯定第一时间收起来,然后搁在角落里吃灰,鬼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想起它。万一哪儿需要用金子,而手头又暂时没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直接把它溶掉。这种东西,还得在老魏这样的者型考据党手中才能发挥更大效用!

至于说到佛像中的神奇力量,李念青觉得自己能在摩利支天的法相中会一招隐身印,就已经够幸运了,再想奢求更多东西,显然有点太不知足。而且,这佛像以后放在老魏手里,说不定还能让这老家伙找到更有趣的东西呢。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两人一起到甲板上用早点,一群船员这时候看两人的目光,除了之前看在孔方兄面子上的尊敬之外,如今又多了几丝敬畏。有妈祖娘娘保佑的人物,又能会那个什么佛的隐身法,哪里是他们这种平常渔夫们能轻易招惹的存在。

李念青再度下潜,这一次,他直接就来到了沉船上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