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月的平静(2/3)

五月的金陵城倒是算平静,没有什么大事,毕竟如今吴魏缓解的一下关系,入川战略没有打响,北疆也算安稳。

所以吴国开始进入了平和的发展模式。

刑部风风火火的落实大理寺和神捕司衙门,工部在修路,礼部缓和吴国和魏国之间的关系,吏部在清理旧吏,兵部配合军机处落实军机会议的政策。

户部最忙。

户部连同经商司,在拓展经济贸易的大发展。

吴国的今年,上半年有些的战役,但是下半年算是一个太平之年,在这段时间,孙权自然要把握好发展的速度。

作为吴国之都的金陵城乃是南北最繁华的的城池,拿下荆州之后,长江水路彻底的鼎盛起来,来来回回的商队基本上都都要经过金陵城。

冀州经济一战,早已经在天下传开,仅凭商贾。可乱一州江山,有点眼力劲的都开始看到商人存在的必要性。

经此一役,商人不仅仅在吴国,就算在天下。也是地位大盛,相对来说,吴国对外的贸易的发展也自动的提升三分。

有时候,只要打开一扇门,就能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的潜力都是一步步的逼出来的,商人的发展自然有商人的手段。

即使吴国如今和蜀国关系紧张,也在悄无声息之中打开了好几条商路。

资本论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商人,追逐利润的手段,绝对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刚好。孙权也需要他们的这样的能耐。

只有商人发展了起来,才能带动群体贸易,一个人吃饱是没有用的,一国人吃饱,才是正道。

几十万兵马敲不开入川的大门,几十万金子,还敲不开蜀国的大门不成!

五月七日,上午。

户部尚书周瑜,经商司的司长糜竺,北地商会的苏双。三人联袂走进来御书房,这时候御书房里面孙权正在批阅奏书。

“臣周瑜,拜见大王!”

“臣糜竺,拜见大王!”

“草民苏双。拜见大王!”

三人连忙俯首,跪膝而行大礼。

“平身!”

孙权放下手中之笔,微微抬头,露出了一抹犹如邻家男孩般的笑容,道:“你们在幽州和平州的事情办的不错,孤很高兴!”

他们把冀州得来的成果。有一半反馈在了幽州和平州的商路上,官民合作,户部和经商司加上北地商会的配合,算是开拓了一番北疆的经济。

本来应该还需要三五年才恢复的北疆经济,如今已经在他们的刺激之下,开始慢慢的复苏起来,他们还打开了几条草原商道。

“谢大王赞赏!”

三人站起来,听闻孙权的金口玉言般的赞赏,微微一喜。

“张氏的事情,你们怎么看?”孙权想了想,才问道。

张立投敌,张氏全族,已经被幽州关靖全数羁押,如今就等着孙权的处理命令。

“张家罪不容恕,必须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糜竺吐出了一个字:“诛!”

“苏双,你认为呢?”孙权闻言,沉默了一下,看了看苏双。

他知道糜竺在冀州并没有取得一个理想成果,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张立的叛变,对于张立,他是有些恨意的。

“大王,张氏背叛,必须要受到惩罚!”

苏双咬咬牙,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是还是说了出来,道:“因为张立之变,几乎让我们在冀州功败垂成,若是不惩罚,难服人心!”

“吴国新律,不兴连诛之罪!”

孙权摇头,道:“张立有张立的选择,逮到他们,干掉就是了,但是张氏未必没有张氏的选择,曹操很重视张立,为了张立,他已经派出使团,愿意付出代价,开口向孤要张氏一族!”

“大王,万万不能给!”

糜竺冷冷的道:“叛国乃是大罪,岂能轻饶!”

“给是不能给的,但是杀也是不能杀的,所以孤才头疼啊!”孙权叹了一口气,有些苦涩的道。

“大王,不能给,不能杀,可以收为己用啊!”周瑜平静的道。

“说来听听!”孙权眯眼。

“张氏和张立,是可以分来的,张氏掌管冀州不少渠道,若是张氏和张立闹翻,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对付张立!”

周瑜沉声的道:“曹操重用张立,那么张立此人将来对我们的威胁,也是存在了,必须要未雨绸缪!”

苏双目光微微一动,看着孙权的神情,咬了一下牙根,说了出来:“大王,草民赞同周尚书之策,最了解张立的人,必然是张氏之人,我们可以从张氏之中扶持一个新人出来,对付张立!”

“你能保证他们的忠心吗?”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