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天权六年的开始(3/3)


东北最后一个藏在黑山白水之间的势力,扶余国已经在今年六月,被祖茂亲自率军扫平,在这片大地之上,已经安稳了很多。

十二月下旬,孙权北巡队伍在海鲨军团舰队的保护之下,从东海进入长江,返回金陵城。

天权五年,在时间流逝之下,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进入了天权六年,大吴越来越鼎盛了。

天权六年,二月,工部和商部,联合民间二十一个商会,采用官商联合方式,开辟大运河第二段工程,也就是南起洛阳,直接北疆通往幽州的永济渠。

大运河成为了这两年内阁主打工程。

也是大吴朝建立以来最大的明星工程。

已经有很多读书人在报纸上表,这将会是将会是一个媲美长城的工程。

不过如今洛阳至广陵,沟通黄河淮水之间的通济渠还在动工之中,永济渠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就直接开工,让很多人都感觉当今朝廷的急促,但是对于工部商部联合民间商会这个举动,倒是让很多人赞同。

天权六年四月,因为宗人府的上奏,导致朝廷进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

四月十二日,宗人府宗正,孙氏皇族当代族长孙静上奏,东宫空悬,不利于国,恳请陛下,为稳朝纲,决议太子之位。

同时他上奏九大孙氏皇族子弟的太子提名,作为入主东宫的人选。

这九个人,其中孙权的三个儿子都是提名的必须,第四个是孙栋,第五个是还有就是孙坚最小的儿子孙铭,第六个是孙家孙绍,第七个是孙辅,第八个是孙静次子,孙瑜,第九个是孙氏宗族的孙立。

因为他的提名,一下子让内阁和军机处甚至一直游历在朝政之外的御史台都变得的紧张起来了。

太子之位,其实在孙权继位的时候,就应该立下来。

但是孙权继位已经将近十年时间,却迟迟没有能定下来。

天权元年的泰山封禅之后,东宫悬空,好几个大臣上奏,应当立长子孙晟为太子,但是孙权并没有答应,而且宗人府也保持安静,这才不了了之。

如今宗人府突然爆,在朝武大臣看来,这不应该是宗人府的决定,更多的可能,应该是当今陛下孙权的指示。

也就是说,孙权准备挑选进入东宫的人选了。

这一下,众臣的心顿时火热起来了。(。)8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