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吴帝北巡 二(2/3)

算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郡域。

这个曾经是几百万人的大郡,一走进来颇有一些死气沉沉的感觉。

从进入汝南开始,孙权触目可见的都是一片比较惨不忍睹的状况,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一片片的荒废的农田,路野之间搭起来那些四处漏风的木棚……

这些场景多多少少其实都有些刺激这孙权那敏感的神经线。

“触目惊心啊!”

孙权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状况了。

从登上皇位开始,不,应该是从当年吴国立国开始,他其实就一直相反设法的努力的去改变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希望居有所定,老有所样。

不求小康,最起码要有一个温饱水平。

这些年江东之地蒸蒸日上,在他心中一直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可如今看来,自己做的还不够,差的太远了。

“顾雍,徐庶,你们都来看看,朕记得,朕当初是咬着牙拨下款子赈灾了,可你看看,赈灾最后赈到那里去了,朕要是不亲自来看,下面的人还打算瞒朕多久?”

这一天,孙权的北巡队伍停在了新蔡县境内的一座山坡上。

孙权从山坡往下面看,在那个小平原之上,有一排排木架搭城的草棚,几百老幼妇孺般的难民就是挤在这些草棚之中,凄惨的生活,让他的神色不禁的有些阴冷。

“陛下,当年魏军蓄意的那一场大水实在太凶悍了,几乎已经颠覆了整个汝南,受灾百姓在百万以上,而且……”徐庶站在孙权身后,他看着这一幕也不好受,但是他知道,这不是并不是有人贪了这一笔赈灾款子,而是实在无法坚固,他想到了一些原因,有些欲言不言。

“而且当年朝廷派人下来赈灾的时候,内阁方面比较在意的是死伤惨重的中央军团将士,所以款项有很多都是拨改的中央军团,而对于这些水灾过后的灾民,只能维持一个温饱,饿不死!”

赵云面无表情,补充了徐庶后面的话。

他当年可是亲身的经历了这一场大水,自然很了解这里的情况。

“胡闹,内阁是内阁,军机处是军机处,两者什么时候混为一谈了!”

孙权皱眉。

赈灾的款子什么时候和军费勾搭在一起了?

“陛下,当时的情况不一样,被大水淹没的将士和普通的难民根本就分不开,而且在大吴很多的官吏眼中,中央军团的将士可比这些本来和我们作对的百万难民要重要的多,所以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顾雍苦笑。

孙权的这一次北上,仪仗队里面有大量的官吏,有史官,有户部官吏,有御史台的官吏,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吏部尚书也随行北巡了。

只要的目的为的就是考核如今刚刚收拢进入大吴疆域旗帜之下四州地方的官吏情况。

虽然四州总督府是将领起来了,但是很多用的都是原来魏朝任命的官吏。

这方面吏部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亲自考核一番。

“这是朕的错!”

孙权冷静下来,也知道这事情怪不了内阁,他叹了一口气,目光歉意的看着前面的难民:“朕去见见他们!”

“陛下!”众将跟上来。

“谁也别跟着朕!”

孙权冷喝了一声,然后径直了离开了山岗,向着前面平原走过去,走进了几个难民堆之中,他目光看着这些衣衬娄乱,面色黄白的难民,心中仿佛有一抹拧着的感觉。

身在其位,就要承受这个责任。

他是大吴朝的皇上,这些都是他的子民,他孙仲谋的责任。

“老乡,我要去平舆,是走这条路吗?”孙权主动走上来。

“沿着官道先前面走就是了!”

几个坐在井盖头的老汉打量了一下孙权,头。

“老乡,我看你们几百号人,人口不少,微眯这么多人挤在这里的草棚呢,能活得下去吗?”孙权目光看着一个坐在井盖头的布衣老汉,微笑的问道。

“我们这些人其实都是前面那几条被淹没的小村庄的,三个庄子,近乎上千人,如今就剩下我们几百号人了,房屋都没有了,挤在这里算是过日子,把过一天是一天,总比饿死好啊!”

老汉抬头,有些冷漠的看着孙权。

“官府县衙不管你们吗?”

“管?”

老汉闻言,有些苦涩的笑了笑,道:“魏人做的孽,怎么管,官府能管得了多少,况且现在官府更加重视那些豪强家族的,我们这些小百姓,死了就死了,谁会在意!”

“我听说东吴大帝要北巡了,你们为了不去御前拦驾呢?官府不管你们的死活,但是陛下不可能不管了,你们可都是大吴的子民”

孙权心中有一抹杀意。

“说得容易!”

老汉苦涩的说道:“但是谁不怕死了,要是惊动的圣驾,我们所有的人头都不够砍的,在说了,之前我们可都是魏人,陛下不杀我们,还支援我们不少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