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夜袭(2/3)



伊安上校见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其实按照亨伯利的本意,即使第一波攻势也不该发动,民团部队应该做的就是闷声不响地包围住西维多利亚,然后原地扎营休息,但他架不住手下人的鼓动,战士们大多认为英军不堪一击,建议他在援军到达之前,乘胜攻下这座小城,独揽大功。

亨伯特心说,总参谋部的命令是围点打援,民团部队的攻城能力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重火力也极度欠缺,拿什么攻城?你们老实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是了,干嘛要冲上去送死呢?可民团内的求战意识太浓,他也不得不勉强答应发动攻势,做做样子,其实他知道,英国人一定会把民团士兵撵回来。

果不其然,面对战壕、掩体和铁丝网后面的英军步兵,民团战士的处境并不比在野外遭遇民团部队的英军好多少,虽然不至于狼狈不堪灰头土脸,可也是毫无建树,那些主战的家伙都闭嘴了,亨伯特连忙趁着民团伤亡不多的时机,把军队撤了下来。

另一个民团的部队兀自不服气,又自行发动了一次攻势,也是灰溜溜地回来,于是,亨伯特的围城静待援军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

面前发生的这一幕幕不听指挥群龙无首的状况,让亨伯特不由得苦笑,剥去民团部队骁勇善战的光环之后,其实这不过就是一支欧洲历史上常见的围攻封建君主的农民起义军,这下他算是知道为啥欧洲那些领主都喜欢修那么坚固的城堡了。

得到伊安上校的消息,科利中将怒不可遏,区区一万人就想在我的地盘上横行?昨天的败仗我还没有报仇呢,今天又来围我城池,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立刻下令留下三个旅的英军守卫里士满,自己亲率第二旅、第四旅和第六旅支援西维多利亚。

本来就不多的西线前线英军,经过科利中将的一再分割,更是分成三个部分,每一支都不过一万人左右,而南边最近的英国援军离里士满还有两日的路程,如果科利能够冷静谨慎一些,等待开普敦的英军赶来,也许局面不会变得这样危险。

5日下午,里士满的三个旅的英军在科利中将的亲自率领下,增援西维多利亚的伊安上校,而此时的伊安已是有口难言,因为他发现包围西维多利亚的南非民团已经从上午的一万多人激增为接近两万多,却依然采取围而不打的手段,只不过将西维多利亚围得密不透风,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这下伊安才明白,闹了半天,南非人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东边的科利的部队啊!

这些军队正是按照总参谋部围点打援命令,跨过边境,从汉诺威增援而来的四个民团,统一划归亨伯特指挥,除此之外,在西维多利亚至里士满一线还有其他近二十个民团,总计六万人的庞大兵力也南下参与到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之中,他们就在里士满到西维多利亚必经之路的北面驻扎下来,并且派出哨兵寻找英军的踪迹。

科利的部队离开里士满,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天就黑了下来,科利中将下令全军原地休息,等待天亮便出发。

这一次,他又犯了严重的错误,没有挖掘战壕布置防御,只是布置了少量的哨兵,这个错误曾经在另一个时空要了他的性命,这次也险些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半夜时分,民团部队指挥官派出的奉命搜索英军(尤其是科利部队)行踪的几名华人哨兵发现了科利的部队,并且惊喜地发现英军防守疏忽,喜出望外的哨兵急忙回到民团指挥官的临时营帐报告情报。

渴望建立亨伯特一样功绩的民团指挥官们立刻召开会议,会上,大多数指挥官都想担任偷袭科利这样一个显然更容易立功的任务,几经争吵,最终指挥官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才算确定了各自的任务,这二十个南非民团推举出来的最高指挥者,布隆方丹民团指挥官郑博命令各位指挥官将自己的部下们从睡梦中叫起,行动起来,准备大干一场。

一部分民团部队在夜幕掩护之下向东边而去,截住了科利部队的退路。

另一部分大约有两万人的民团部队悄悄地摸近了科利部队的驻地,在大多数英军还在睡梦中之时,突然发动进攻。

毫无防备的科利被枪声从睡梦中惊醒,然后便发现自己的副官一脸惊慌地从营帐外面冲进来:“中将!我们被偷袭了!”

科利的心猛地一沉,他急忙穿戴整齐,急匆匆走出营帐,外面的混乱程度简直让他无法想象,营地到处是衣衫不整到处乱跑的英军士兵,根本不知道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而来。

“快去整队!”科利大喊着命令身边的军官,一名排长没头苍蝇般跑来,见状心头火冒三丈的科利一个耳光将他打倒在地:“去把你的队伍集合!”

这个时代英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是不容置疑的,即使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经过军官们的努力,营地内的英军也渐渐恢复了秩序,科利也终于搞清了目前的状况:数量众多的南非军队从北面发动了突然袭击,南边的两个旅情况还好,但首当其冲的最北面第二旅伤亡很大,在一片混乱中建制差点被打散,几乎做不出有效的反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