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24章 又见米勒(2/3)

现在也只能够根据冯芷萱的数据来给出一个大概的价位。

这一单他当然想做下来。

哪怕是一个口罩只赚几分钱,一天能生产千多万个口罩,那也是几十万的利润。

这一单他不愿意做,有的是口罩厂愿意做。

只不过,有机会赚更多的钱,他还是愿意赚的。

冯芷萱一边开车一边给他分析自己这边的优势和劣势,也给出了一个合理的价位建议。

上午十点,在约定的地方,柳青见到了米勒。

两人见面,显得格外的热情,还来了一个拥抱,让柳青又一次的呼吸到了米勒身上混合着香水的狐臭味。

米勒这段时间都没有回国,就留在这边,到也没有安全上的担忧。

由于在医疗物资采购上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他现在从一个坐冷板凳的华夏区副总裁升级为亚太区的总裁。

现在就这边才拥有着产能,航班减少,很多地方直接熔断,总部的人过来一次很不容易,过来了还要隔离一段时间,也就没有人跟他抢。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集团以最快的速度抢购到了那边紧缺的医疗物资,比竞争对手更早,在这一场疫情中赚了很多的钱。

这里面,和天元集团的合作就占了很大的比例。

对于柳青这个天元集团的总裁,他还是挺重视的,给出了他所能给出的最好的态度。

如果柳青只是天元口罩厂的老板,他还不会有那么好的态度。

不过,态度好归态度好,该还价的时候,他也不会客气。

双方上一次签订的临时合同只剩下几天时间了,数量也只差了几千万个,天元口罩厂仓库里面就有那么多口罩,执行合同完全没问题。

交流上面,天元口罩厂的厂长马国明已经在鹏城聘请了一个德语翻译,米勒这边也自带了翻译,互相印证,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双方都有着达成协议的愿望。

米勒想达成协议,是因为天元口罩凭借着先发者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在那边也被广大的使用者所认可了。

另外还有一点,他不想因为这一个协议和天元集团交恶。

对他们来讲,天元集团生产的那些医疗器械在疫情中更加的重要。

毕竟口罩有很多人排斥,很多没有露面的,不愿意戴口罩。

但是,呼吸机防护衣这些东西,要不就是医护人员用,要不就是病者用,那就没有几个人排斥了。

那个需求量也不小。

哪怕是在这边,生产那些产品的企业也不多,获得出口资质的更少,没有和口罩一样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那些医疗器械上面,天原集团还可以拿捏他们。

双方都有比较强烈的继续合作的意愿,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一单协议也就不难达成了。

价格谈判是有一点困难,但也只是那么一点而已。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在价格方面达成了一致,同意再签订一份五个月的供货合同。

五个月时间,十亿个口罩。

依然是一笔大单。

和三个月提供十亿个口罩相比,天元口罩厂的生产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不用加班就可以完成这样的生产。

至于供货价格,当然不会和以前一样高,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一。

但是这个价格已经能够让天元口罩厂有着比较大的利润。

五个月十亿个口罩的单子,也能给天元口罩厂带来两三个亿的毛利。

这也算是解决了柳青一个头疼的问题——口罩销售不出去后,那些员工该怎么安排。

米勒还说了,五个月后疫情如果没有结束,还会优先选择和天元口罩厂继续这样的合同。

在价格上面,米勒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虽然这样的价格他们集团还是能够赚到很大的利润。

他的让步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和之前的合同一样,货出仓库就算钱,而是要等货到那边一个月之后再来结算。

华夏产能打开之后,全球的医疗物资供应相对要轻松了很多,现在已经不会出现那种各国之间扣留医疗物资的野蛮行径。

再拿那样的借口要求货出了仓库就付款,有那么一点站不住脚了。

这一点柳青思考了很久,还是同意了。

米勒身后的是一家很大的跨国集团,本身就具有着良好的信誉,双方前面两三个月的合作也挺好的,而且还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没有政治上的干扰,也用不着担心对方不付款。

人家在这边的资产也多,有很多高端的医疗器械设备卖到这边来,也没有必要为了那一点小利毁了自己在这边的信誉。

真的要打起官司来,也不是没有资产可以扣押。

这个就没有必要抓住不放了。

达成协议,双方都很开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