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历史上十六个少数民族的最终结局(3/5)
。
在阴山以北,鲜卑与敕勒融合形成乞伏部。383年,前秦的乞伏国仁在淝水之战之后造反,后在现甘肃榆中成立秦国,史称西秦。400年,西秦被羌人姚氏的后秦击败,乞伏干归投奔南凉。409年乞伏干归重建西秦。431年西秦被赫连氏的夏国所灭。
秃发氏与拓跋同源。397年,后凉的秃发乌孤叛变独立,建立南凉。414年南凉灭于乞伏的西秦,秃发部人投奔北魏,被赐姓“源”。
部分被其他民族同化,部分演化为柔然
五.柔然
柔然,鲜卑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南迁后,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另一部柔然西迁中亚,后同当地一些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568年,巴颜可汗建立了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又携同其统治下的斯拉夫人南下巴尔干半岛,602年,攻打拜占庭不克。这些军事行动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斯拉夫化了。公元9世纪初,阿瓦尔王国被查理曼大帝击溃,阿瓦尔人定居下来,成为现代匈牙利民族族源之一。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一带,融入当地室韦民族。室韦人是蒙古人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六.契丹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后建立辽朝。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在俄语、希腊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如现在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itay”。当代英语也有用“athay“来表示中国,如athayacific(国泰航空,“中国太平洋航空”)。
七.蒙古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汉朝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忽如一梦宫衫薄
星光时代
偏宠入婚
重生七零再高嫁
高手下山我不会武功
女皇陛下的绝色男妃
娇妻在上:季少,请轻撩
盛世贵女
强荤:豪门俏寡妇
和女性朋友同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