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内阁的态度

皇上要建军事学校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一些勋贵开始坐不住了。

从古到今,军事人才的选拔往往都在他们这些世家里产生。这样他们才能长期保持对军队的掌控。近些年虽然武人被文人压成狗,但基本的上升通道还是保留的。现在皇上要建立军事学校,那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这边正整顿着京营呢,那边又釜底抽薪开始搞我们的下一代,当真是不给我们留活路了?一时间,怨声四起。

朱由检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但他不想理会。

他找来了户部尚书毕自严,要他从户部抽些银两出来建设军校。

做为大明的财相,他很称职,因为他很抠门。听了朱由检的意图,他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

从先帝说到二祖,从文臣说到勋贵,从赈灾说到边饷。总之一个字:没钱!

臣听闻今年皇庄大丰收,能不能些粮食用来赈灾?

他能说不吗?他不能。

臣听闻处决魏党等内臣查抄了不少财物,能不能从内帑拿出来些发饷?

他能拒绝吗?也不能。

结果一个铜板没要到,还被毕自严要走了二百万旦小麦和二百万两银子。

说起来这毕自严当这大明朝的管家也是不容易。由于倾向东林,被魏忠贤视为眼中钉,好在天启皇帝不糊涂,要不现在坟头上的草都一丈长了。可就这也堵不住大明的财政窟窿,自己亲兄弟毕自肃多次要钱发饷都拿不出来,导致宁远兵变,最后羞愤自杀。

五月十臣的敏感神经。

最初是废除腾骧四卫,设立勇卫营。勇卫营是内卫兵,大家也都不说啥了,你刚上位没有安全感,大家理解。再后来你又整顿京营,我们还不说啥,毕竟京营确实烂的厉害。可再后来你又要建军校,我们还不反对,那是你自己花钱。

可现在你又要开武举殿试,你到底想干什么?

你是想让那些武夫重新压在我们头上?

你是皇帝,你可以为所欲为,但我们不行,我们要为身后代表的势力表明自己的态度!

以范景文为首的内阁五人静静地垂首而立。他们都听出了朱由检语气中压抑的愤怒,知道一不小心就要引火焚身。但皇上的问话总要有人回答,于是范景文开口了:

“臣几人商议之后,觉得此举不妥,纵观我朝二百余年,从未有过武举殿试之先例。请皇上三思。”

朱由检听完范景文的话险些压不住内心的怒火,可突然看到几人花白的头发,突然又冷静了下来。定了定神,用稍缓一点的语气说道:

“朕知你们心中所想。前段时间朕命李邦华整顿军营的事情,想来你们也略有耳闻。号称十万兵,能用的不过一万七,就这还是京城的三大营。各地卫所呢?你们不会一点也不知道吧?

大明看起来强大,号称百万雄兵,可真正能打仗的又有多少?就拿宁远大捷来说,看似守住了宁远城,可觉华岛死了多少人?连民带军死了一万四千多人,焚毁了两千艘船和渊阁大学士蒋德璟问范景文道。

“拟旨吧。封驳只是一种态度,若仍然不知分寸,恐怕你我都挡不住皇上的怒火。况且我看皇上最忌党争,我等都要谨慎行事,把分内的事做好。莫要让番子抓到了把柄。”

几人点头称是,各自忙起了手头的事儿。

没了内阁的阻挠,政令自然是畅通无阻。举行武举殿试的通告分发到各州府,令刚参加完会试的武举人们兴奋不已。大部分人觉得自己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也有少部分人,开始了四处活动。纷纷往京城赶去。

朱由检举行武举殿试的想法还是最近才有的。之前只想着建军校了,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光招学生不行,学校里总得有老师吧?

如果只是学习四书五经,那人倒是好找。可他需要的是一群完全效忠于他、并且能征善战的中坚力量。不是只会摇头诵读的书呆子。

正发愁间,想到了武举考试。那就举行武举殿试吧,看能不能选拔出一批有用之人。

接下来的时间,朱由检又一头扎进了书堆里。

他要在军校开学之前把学生的教材准备好。

文化武艺自不必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塑造。

他要培养出一批效忠于他、且只效忠于他的力量。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佳期传 都市纨绔仙王 重生日本高校生 超级仙医 念念不忘:盛世豪门宠妻 明剑天下 书记 重生,世子妃不愿洞房,休了便是 生活系文娱圈 苟不住了!炮灰小师妹她翻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