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162 再回杨家村(2/2)



身后扶犁的老人,满目庄重,双手使劲让犁走直。

杨小涛左右看了,在这里没有拖拉机,没有老黄牛,没有驽马,连头驴都没有。

沉闷的场面,忙碌的场景,让杨小涛对这个时代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敬佩。

就是他们的付出,给这个国家的腾飞奠定了基石。

一路走来,杨小涛并不是很顺利。

没有村里人指引,杨小涛走到杨家庄的时候,遇到了三波民兵队的盘查。

好在杨小涛有轧钢厂开的证明,加上杨石头带他的时候也见过不少人,这才到了杨家庄。

远远的看着村子,还不等进村,杨小涛就看到同样忙碌的场景。

整个村子的人在杨大壮的组织下,在地里忙活着。

地头上,杨小涛看着杨太爷穿着马褂,手上拿着烟袋锅子。

“太爷!”

杨小涛老远就喊了起来,众人都在低头干活,也没有人注意到远处走来的人。

现在听到杨小涛的喊声,几个靠近的人立马看过来。

接着,就看到杨小涛拎着两个大包跑过来。

“你小子,咋回来了?”

杨太爷耳朵好使,回头看到杨小涛,也是开心。

“想你们了,就回来看看。”

“石头,大壮叔。”

杨小涛和众人打着招呼。

“你要回来早说一声啊。”

杨大壮拿起一个水壶灌一口水,抹掉额头上的汗水。

“没啥,我搭曲家皂户的车,没走多少路。”

杨小涛将大包小包放下来,眼睛看着杨太爷。

田地里的劳累,让老人面上带着土色,比起过年时皱纹更多了。

杨太爷也在打量杨小涛,“壮实了,看来没饿着啊。”

周围人笑起来,杨小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有系统在,他又是一个人,吃的自然不差。

“大家都休息下,石头,伱去让人把饭端过来。今天就在这吃了。”

杨大壮看看天,对杨石头吩咐着。

很快,杨家庄的壮劳力都在地头找地方坐下,说着家常。

比起在田地里的沉闷,此时的人们更多的是热情的笑容。

杨小涛和杨太爷坐在一起,将带回来的东西拿出来,大部分都交给杨大壮。

“大壮叔,这是白糖。”

杨小涛将自己兑换出来的白糖放在杨大壮手里。

这年头,糖可是紧缺物资,不仅能够补充能量,还能愉悦心情。

尤其是在当下工作劳累的情况下,喝一碗糖水不仅可以补充体力,还能激发众人的热情。

“好东西啊,好东西!”

杨大壮看着手上的纸包,这最少也有三斤吧。

他可是知道这糖的好处,从战争岁月走过的人清楚,一个人不吃饭只喝水可以顶一个周,但要是有糖,这个时间就能拉长好几倍。

“这么多糖,省着点用,可以用到农忙结束啊!”

杨大壮高兴的对着杨太爷喊着,周围人听了是白糖,也都聚过来,看向杨小涛的目光更是欣赏。

他们都清楚,这年代买点糖可不容易,尤其是这么多。

那花的不仅是钱,还要有糖票才行。

他们整个大队,一年下来的糖也就一斤多,还都是麦芽糖,蔗糖,吃起来有股草木味。

杨太爷听了,伸手捏出一小撮白糖,放进嘴里。

“好,好甜,比买的蔗糖还甜!”

看着周围人的目光,杨太爷有种自家孩子出息的自豪感。

这时,村里的夫人抬着木桶和篮子,将饭送过来。

杨大壮连忙将白糖抓了一把放进水桶里,然后又舔了舔手掌,这才对众人说道。

“今天都喝糖水。”

众人欢呼,热情更是高了三分。

杨小涛趁机将带回来的辣酱,牛肉酱,蘑菇酱等等十来个小瓶子取出来,说是自己做的,让村里人的呼喊声再次提升。

杨太爷几人也没问哪来的,将瓶瓶罐罐集中起来,统一分发。

杨小涛拿着两个窝窝头,抹上牛肉酱,就和杨太爷杨大壮等人坐在一起,这一路赶来,还真有些饿了。

众人闻着瓶子里的香气,喉结不断抖动。

不时传来人们的呼喊声,有个不能吃辣的汉子更是端着水瓢不断灌水,惹得众人大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