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章谁来继大统(1/2)

群臣散去。

朱元璋单独留下了刘三吾,开门见山地问道。

“字行啊,你觉得标儿走后,谁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陛下!”

刘三吾瞬间汗毛竖立,惶恐地跪在地上。

这种事,他怎敢张嘴议论。

方才他还以为自己被留下来,是要问国库钱财的事情呢。

“呵呵,字行不必紧张。”

朱元璋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伸手扶起了他。

紧跟着,他目光深邃地看着群臣的背影。

“咱的大明刚刚才二十四年,他们这群人却早已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

“只有你是‘以文学应聘’入朝的,所以咱有些事情想先和你聊聊。”

闻言,刘三吾既惶恐又感动。

“陛下文韬武略,目光如炬,微臣斗胆洗耳恭听。”

见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样子,朱元璋忽地想起了小乙的梦话,微微一笑。

“字行,燕王棣儿和咱最像,英武韬略,若是立他为太子如何?”

刘三吾身子一颤,拿出了在大节该有君子侍主的气度,沉声道。

“请陛下恕罪,微臣以为不可,若即立燕王,那置秦晋二王何地?”

“如今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才谓适统礼也。”

轰!

朱元璋的脑袋,一下子陷入空白。

心里惊涛骇浪,悚然一震。

“这……这话说的和小乙几乎一样,难道这是上天指示吗?”

但是朱元璋不甘心,死死盯着刘三吾的眼睛,“字行,你可认识一位叫朱乙贵的少年?”

“朱乙贵?”刘三吾狐疑地回忆一下,摇了摇头,“陛下,请恕老臣愚钝无知。”

“他可是那一位王爷的子嗣?”

毕竟姓朱,还被皇帝提起。

他只能往这方面猜测了。

谁料朱元璋,反而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

看来小乙背后布局这件事上,自己钦点的这位翰林学士并没有参与进去。

朱元璋淡笑一声,摇了摇头,“是因为你和这位少年看法一致。”

他不提梦话,反而借口说一切都是小乙的想法。

就是为了帮其树立形象,拉拢势力。

“一致?”

旋即,刘三吾明白了。

他忍不住暗赞一声,“少年郎有如此见识和魄力,开口议论皇位传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老夫倒是想问问陛下,这少年是何许人也?”

朱元璋那双堆着皱纹的眼角,也漾着自得之意。

“他不但说皇位应当传给皇孙,还给咱说,秦、晋、燕三王多拥有重兵。”

"尤其是燕王朱棣,在北平节制沿边士马,威名赫赫,一定不会服气皇孙继位。"

“所以咱的孙子守不住这把椅子,反而很快就要让亲叔叔给夺去的。”

扑通!

方才还隐隐佩服的刘三吾,被吓的彻底瘫坐在地板上。

一脸惊恐地看着手扶龙椅的朱元璋。

“陛……陛下,这……这是妖言惑众啊!”

现在看来自己佩服这小子胆大的,算很保守了。

这小子不是有魄力,而是特娘的不要命啊!

议论议论皇位还知足。

还敢告诉陛下,他的儿子要抢他孙子的皇位。

见状,朱元璋有些愕然地扶起刘三吾。

“字行啊,咱君臣相交这些年,你怎么还这般胆小?”

“那小子是咱微服时,在民间结识的知己,还不识得咱的真实身份。”

“今晚无事,咱想带你前去见见他,因为咱惜大才想让他入大本堂,学习群策课。”

站起后的刘三吾,再次一惊。

先论皇位,再入大本堂,学习群策课。

这少年到底是谁?

要知道陛下虽然出身贫民,但十分注重子孙的教育。

开国之处,他便下旨设立“大本堂”。

并且收集古今典籍图书汇集其中,征召天下名儒做太子和诸王的老师。

还不断地选拔才俊之士,作为太子和诸王的伴读。

堂内的所有老师和才俊被要求轮流值夜,以方便皇帝的儿孙能够随时求教。

刘三吾深得信任,做了大本堂的主事司。

所以他深刻体会,陛下对儿孙的教育态度。

陛下时常告诫刘三吾及其余老师。

“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

“卿等宜辅以实学,毋徒效文士记诵词章而已。”

让老师在培育皇子皇孙时,强调‘正心’为首要。

还鼓励皇子皇孙跟着老师,从事实践活动,不做修辞作文的书呆子。

因此,每每言及大本堂的事情,连刘三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