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无二日(3/4)

来,留下八十万土民,然后再迁移一二百万麓川土民,那基本上就能养活当地的四万西军将士和当地土民。

之后只要让土民不断开垦新耕地,然后迁移汉民过来就足够。

另外,洪承畴还向朱由检求了两万台拖拉机,但他只是求,并没有说什么时间之类的,想来他也是知道北方比南方更需要拖拉机。

不过,他在奏疏上许诺,若是朝廷能在三年内拨发两万台拖拉机,那麓川西北平原一旦开发,每年能提供给中原的粮食能增加二百万石以上。

就冲这点,朱由检就没有理由拒绝。

只是为了考量朱慈燃,朱由检还是对朱慈燃询问道:“你以为他过吗?”

“伱是想让这二百万石粮食给当地土民吃,还是运到山西给山西的百姓吃?”

“这是二百万石粮食,运抵山西之后,最多损耗一成。”

“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对于眼下只有五百七十余万人口的山西来说就是一个月的口粮。”

“多出这一个月的口粮代表什么,不用我多说吧?”

朱由检特意用朱慈燃印象最深的山西来刺激他,这样的刺激果然让朱慈燃欲言又止,但最后却说不出话。

“汉家自以王霸道皆之,太祖高皇帝曾言前朝太平,红巾乃妖贼,可这影响太祖高皇帝北伐胡虏,内安红巾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言胡虏为他之子民,但亦不影响他说胡虏人面兽心,畏威不畏德。”

朱由检侃侃而谈,同时起身示意旁边的书吏将《大明坤舆总图》拉上去。

书吏见状立马把《大明坤舆总图》拉上去,露出了一张各省疆域和每省之中的两串数字。

朱慈燃看了看,很快就明白这是什么数字。

“这是我汉家与少民的人口数比。”朱由检开口揭幕并用梨花木棍指着说道:

“你去过河西、四川、云南、广西……但你没发现,当地都是汉家多、少民寡吗?”

“我未曾屠戮他们,反而将他们迁移到了这些地方。”

朱由检指着河西、四川、云南、广西,最后指向了麓川、旧港、交趾三省。

在地图上,河西汉人数量四百六十余万,少民八十余万,四川汉人三百二十余万,少民三十余万。

云南、广西这两个明代多次爆发少民暴乱的地方,分别是云南汉民一百九十六万,少民七十一万,广西汉民二百一十一万,少民六十三万。

这四省的汉人比例基本都在七成以上,多一点的甚至达到了九比一。

这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足以让统治者笑得合不拢,但如果继续顺着朱由检的梨花木棍往下看,那情况就不是很好了。

旧港汉人四百二十七万,少民二百七十一万,汉人比例只有六成。

交趾汉人三百一十九万,少民四百三十二万,汉人比例只有四成。

麓川汉民二百三十二万,少民五百三十一万,汉人比例不到三成。

除了这些,朱由检又把梨花木棍指向了瀛洲。

瀛洲汉民一百九十一万,少民一千一百二十六万,汉人比例连两成都到不了。

如果说旧港还能汉少融合,那交趾就有些势弱了,至于麓川和瀛洲,也不是汉人同化少民,而是少民同化汉人。

“我问你,若是麓川再纳入三百万土民,那麓川的汉人能有多少?只有两成了。”

“可如果驱赶他们,再把麓川五百万少民之中迁走二百万,并且将当地单独设为直辖州,那麓川的汉人比例能达到多少?”

“四成有余……”朱由检率先做出了回答,并紧随其后说道:

“达到四成,加上国朝不断移民,很快汉人就能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只要汉人成为主体民族,当地就不会动乱,麓川也将成为像云、桂、河、川四省一样的传统汉地。”

“不要为了一时的圣人,让汉家重回中唐之后的景象。”

朱由检苦口婆心的劝说朱慈燃,随着年纪增长,他很怕自己打下的疆域被自家哥哥这一脉败光。

这些疆域只要百年之内不丢,那等到内燃机可以运用,那疆域基本就牢固了,因为上面的资源十分丰富。

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朱由检一个人就能看护大明起码五十年时间,而剩下的五十年只需要朱慈燃的儿孙努努力,那大明就很难衰败。

即便衰败,那时的欧洲也无力反攻汉地,汉地再怎么内乱,也是汉人自己的事情。

朱由检不是圣人,如果真的要说他的欲望,他的欲望就是青史留名,让自己的名字能流传到百世之后。

秦皇汉武可以,自己的自然也可以,所以他的欲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儿孙做打算,做考虑了。

“叔父……”朱慈燃拿着手中的奏疏,脑海中不断闪过山西百姓的饥苦模样,时不时穿插文官们上疏描述的土民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