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章 风云际变(3/4)

他没有什么解释,但朱由校心知肚明。

他清楚自家弟弟是在提醒自己,他已经功高盖主,封无可封了。

朝中上下,大部分人都送上了堪称丰富的礼单,这也足以说明齐王府的势力。

旁人拿到礼单,根本不会让皇帝知道总数,但朱由检却明目张胆。

他这一举动很简单,就是想让朱由校警惕起来,因为时局对他很不妙。

朱由检不怕自己造反,他怕别人替他造反,更怕自家哥哥毫无防备。

若他在京城,自然可以保护自家哥哥,可眼下他即将出征,那朱由校的安全就成了问题。

朱由检的意思很清楚,朱由校也懂得,因此他面露难色:

“犁庭建虏,这事情交给熊廷弼如何?”

“非我不可……”朱由检摇头回应。

洪承畴想的和朱由检想做的很接近,他必须出征,让功高盖主这四个字停留在他一人身上,不然其他人就会有危险。

“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诸臣可杀”这种事情不能出现在他们兄弟二人身上。

朱由检清楚自家哥哥对自己的信任,因此由他成为这个人,便是最好的选择。

哪怕朱由校嘴上说着不会怀疑别人,但他心里始终会想。

想法就是种子,终究会生根发芽。

朱由检的功绩越大,诸将就越安全。

他要保全诸将,也得保全自家哥哥。

眼下的他就像个媳妇,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下面有子嗣要安抚,两者都离不开他,他一离开就会生变。

朱由检已经想好了,只要齐国的建设走上正轨,他就从黄龙开始,一个个的把诸将调往齐国养老。

这对诸将,对朱由校,对朱由检自己,甚至对大明,对齐国都是最好的安排。

“殿下,杨文岳来了信,信里他说,他已经命人在苦兀(库页岛)驻兵一营,派数万劳工开垦当地。”

气氛正凝固时,王承恩打破了僵局,并继续说道:

“另外他还派船队前往了北亚墨利加,发现了前往此地的暖流。”

“据杨文岳所说,走暖流前往北亚墨利加,大概只需要二十日的时间,便可抵达殿下您所说的北亚墨利加从北向南的第二个补给站。”

“杨文岳询问,是否放弃前往勘察加,和其它两个补给点,直接走暖流前往北亚墨利加。”

“如果是这样,那他现在就可以组织劳工去开垦北亚墨利加,大约只需要四年时间,便能开垦出十余万亩耕地。”

杨文岳麾下的船队发现了北太平洋暖流,这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的。

不过这条暖流的发展,配合蒸汽机船和拖拉机等物,应该能实现三十天左右将南直隶百姓迁移至北亚墨利加。

当然,如果是这种迁移,那恐怕得按照一船人和粮食,外加一船煤炭,两船水的配置,才能实现跨越北太平洋的迁移。

这么一来,迁移成本会增加不少,但时间会大大缩短。

“按照杨文岳的估计,从南直隶迁移百姓前往齐国,需要多久?花费几何?”

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朱由校听得心里一沉,而王承恩仔细看了看杨文岳的手书,随后才道:

“用眼下九千料的大船,从松江府出发,杨文岳估计要六个月左右。”

“迁移一个人的费用是二两银子一人,不算迁移银的话……”

说到迁移银,王承恩隐晦的看了一下皇帝。

迁移银制度虽然是朱由检定下的,但收不收得看朱由校。

“这就不……”

“迁移银要交。”不等朱由校说完,朱由检便抢先开口:

“规矩既然定下了,那就需要遵守执行。”

“迁移北亚墨利加的迁移银,就按照迁移利未亚一样的标准,一人五两。”

朱由检开口给自己定了规矩,王承恩闻言便回应:

“那如此的话,迁移一人就是七两银子了。”

“会不会太多了些?”朱由校略有不忍,而朱由检摇了摇头:

“以我的俸禄,足够每年迁移两三万人。”

“另外这礼单的银子,就足够迁移几十万人了。”

“时间还长,臣弟不急。”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闭上了嘴,因为时间这一点确实拿捏住了他。

他想自家弟弟在大明待久一些,那按照自家弟弟的俸禄,估计得十年才能迁移二三十万人,算上礼单也就百万人。

“非三百万人”不就藩,这可是朱由检答应过朱由校的。

这么一想,如果仅凭俸禄,那朱由检得八十多年才能迁移三百万人去齐国。

“我要不要降一降弟弟的俸禄……”

朱由校在心底暗暗想了想。

“就按照杨文岳的想法做吧,直接从第二个补给点开始开垦,登录的当地便取名为“金山”,让杨文岳好好操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