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2/4)

正八品在朱由检未来的规划里,说白了就是担任镇长级别的官员,进一步把朝廷的统治扩大到集镇。

只要控制了那一万多个集镇,那么士绅的根就被掘了一半。

至于派工人去做镇长会不会太违和?这点朱由检根本不担心。

说白了能在铸币厂坚持五年不偷拿偷取的人,人品已经通过了第一关,而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完全足够在这个时代做一个管理两三千人的镇长。

因此,燕山的学子在朱由检的计划里,将会逐渐倒向工厂。

当然,这套系统不会用太久,当全民基础教育的学子成材进入社会后,燕山的这批人会被慢慢淘汰掉。

“李侍郎,新来的那十台机器已经装上线了。”

在李长庚观摩流水线的时候,一名燕山的技工上前作揖,指着不远处正在调试设备的许多燕山技工开口。

李长庚见状便快步走了过去,而在这里忙碌的技工则是在不断地矫正机器。

他们的手段比起明代工匠的经验,多了一些系统的理论,会按照军备院发下来的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每个步骤一步不差。

李长庚从正月看到六月,对于这些轰隆作响的机器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讶感了。

看多之后他才发现,这些东西实际上和农田、纺织场的一些原始机械差不多,只是更为复杂一些,更为稀奇一些罢了。

“怎么样?调试成功了吗?”

他关心的询问,而负责调试的技工抬头看到是李长庚后,便老老实实的说道:

“差不多了,不过具体还得看看它在线上的表现。”

“那启动机器吧。”李长庚后退了几步,而其他技工也纷纷后退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负责调试机器的技工和另外几名技工开始为机器连接水管,然后推来一车煤炭放在一旁,在为机器加水的同时,一边添加煤炭。

当水加注完毕,他们关上了水阀,然后点燃了煤炭,关上了燃料舱。

这些燕山技工的腰间都有一块绑着的怀表,做完一切后,他们便打开了怀表,计算着时间。

大概经过了半柱香的加压,机器的阀表已经到了红色范畴,而见状的技工,连忙让人打开了流水线的开关。

他们使用卡棍,艰难的将开关打开,随后整个蒸汽机和流水线便发出了声响。

流水线的模具开始移动,而这崭新的机器也开始运作。

与之前的机器不同,这个机器有五个压机,也就是一瞬间能压出五枚钱币。

在流水线上,模具被送到它们面前的瞬间被抬高压实,然后下面的流水线正常运转。

等流水线把新的模具送到五个口位的时候,模具再度抬高,被压机压实,如此反复。

在线上的九名工人,只能不断的填充金属块,虽然一开始被打乱了节奏有些忙不过来,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这种节奏,坐在凳子上,手头不断的活动。

在他们这种流水工作中,叮铃声开始响起,银币一枚枚落入板车之中。

见状,李长庚走到了板车旁边,拿出有些烫手的钱币观摩了一下。

“不管是从边缘的齿痕,还是正反面的图桉文字都十分清晰,算得上精品。”

李长庚毫不吝啬的夸奖,而旁边的技工则是说道:

“主要还是速度,这十台新的机器,比得上五十台老机器了。”

“军备院那边说了,等十天后还会送来十台,二十天后还有十台。”

“每十天送过来十台,直到工厂日产钱币四千万枚才会停下。”

“四千万枚……”李长庚将手里的银币丢回了车内,然后才道:

“估计也就是一年左右的事情罢了,眼下我们的存币有多少了?”

“三十亿多枚,面额一千三百多万两了,估计年底能达到近百亿枚钱币,面额四千万两。”技工回答,而李长庚闻言不由颔首道:

“一两、百文的钱币,分别铸造到一千万枚和一亿枚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铸十文和一文的铜币。”

“国朝眼下需要的不是银币,而是铜币,百姓手里没有那么多银子,也没有那么多积蓄,用起来还是得依靠铜币。”

“是!”技工作揖回礼,而李长庚也点头道:

“你继续吧,我休息一夜,明日得返回京城,继续忙碌银行的事情。”

“那卑职告退了。”技工闻言退后数步,随后转身离去。

李长庚见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转身走出工厂,来到了他在铸币厂的住所,一个简单的四合小院。

院子面积不大,不过二百来平罢了,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说,用作休息和办公场所已经算是节约的了。

走进院里,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技工们开始换班。

在这里,他们是四班倒,每个班上三个时辰,一共有四千多名工人。

三个时辰里,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