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内外有难题(3/4)

,四分委屈,二分恼怒,一分无奈……”

听到朱由校的话,朱由检骤然语塞,一时间在想“您也好意思说这话”。

他抬手将放在了桌上上百奏疏上,对朱由校皱眉道:

“哥哥若是不偷懒,这些本该是哥哥处理的。”

“咳咳……近来风雪大,染了风寒也不见好。”朱由校假装咳嗽,而这个时候恰好一高两低的身影从门外走了进来。

“参见万岁……”

走进来的人是为朱由检准备午膳的杨媛爱和杨爱,而跟在他们背后,是结束了早课的李定国。

六岁的李定国有些懵懵懂懂,见杨媛爱和杨爱跪下,他还傻乎乎的站着。

直到被杨媛爱拉了一下,李定国才跪在地上,但还是抬着头看向朱由校,一点不怕生。

“这孩子倒是有意思,弟弟从延安带来的?”

朱由校看着直勾勾望着自己的李定国,转头对朱由检询问,而朱由检也叹气道:

“乡野小子,随他任性……”

简单八个字,算是说足了朱由检对李定国的偏袒和包容。

“平身吧。”朱由校一听,也示意三人平身,并在三人起身后对李定国询问道:

“今日学了些什么?”

“学了些燕山的教材,不过看不懂!”李定国理直气壮。

“哈哈哈哈……”听到李定国的话,朱由校一下子被逗笑了起来,而朱由检也看着李定国道:

“兵家的教材呢?”

“那些倒是看懂了,不过殿下,这些东西就和我在家乡与同村玩闹时用的办法一样,没什么难的。”

李定国一听朱由检叫自己,也不管朱由校了,一路小跑到桌桉前,垫着脚,双手趴在桌桉上。

杨媛爱和杨爱见状只能对视一眼,然后把菜肴放在了书房会厅的桌上,然后为朱由校和刘若愚拉了椅子,并倒上了贡茶。

不过在这期间,朱由检却看向了杨爱询问道:

“如是,你呢?”

如是,这是朱由检这次北征回来后,为杨爱改的名字,由于她名字和杨媛爱太像,所以朱由检将她名字改成了杨如是。

尽管不如柳如是那么有风采,但只要知道是一个人就行。

朱由检有注意江南的事情,然而在名妓鹊起的江南,柳如是这个人却和失踪了一样。

加上杨如是的本名和柳如是一样,朱由检也就不想了,全当她就是柳如是了。

“近来学了些诗词和书画,不过奴婢不太喜欢学南宋的诗词,因此被教习教训了一下。”

杨如是九岁,伶牙俐齿的性格和态度让她吃不得亏,有什么都告诉朱由检,想让朱由检给她做主。

不过朱由检闻言还没开口,朱由校却好奇道:“南宋诗词为何不学?”

“除了少部分,大多诗词少了些气概,不想学……”

对朱由检,杨如是还能伶牙俐齿,但是对于朱由校这位皇帝,杨如是却只能低着头老实回答了。

“气概?有点意思。”听到杨如是居然用女子之身说出了南宋诗词气概不行,朱由校倒是露出了很感兴趣的模样。

他看向了朱由检,却对杨如是说道:“那你可要好好学学你们殿下,他当初可是为秦老夫人作诗一首,把秦老夫人说的气概十足……”

朱由校的话,是指当初朱由检作画,给秦良玉的赠诗。

这看上去像是他在夸朱由检,实际上倒有些像埋怨。

似乎他在埋怨自家弟弟作诗作的不错,但却没有送他一首。

话里的话朱由检自然能听懂,但他在诗词上确实是个半吊子。

历史上的崇祯能文能武,不仅能开三石弓,还能作画吟诗。

到了朱由检这里,三石弓他倒是也能试试,作画也不成问题,但是吟诗就有些难为他了。

不过架不住朱由校哀怨的眼神,朱由检只能叹气道:

“我作诗一般,但这次北上却听到过一首诗词,倒是很适合哥哥。”

“且说来听听……”朱由校有些感兴趣,而朱由检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山舞银……”

朱由检硬着头皮把自己认为具有帝王气概的这首沁园春给念了出来,虽然这词体和明代的不符,但意境却在。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凋。”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听到自家弟弟把自己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做对比,朱由校也不由的挺了挺嵴背。

别的他不敢说,但若是只是从疆域版图,文治武功来说,眼下的大明绝对不输以上的人物。

成吉思汗到死前也不过就是打下了蒙古草原和西夏、以及西域和中亚,还有黄河北部地区,尚未能灭亡金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