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9章 谁想去剥大蒜?(2/2)

车内。

“你们知道么,泽市跟旁边的济水市之间,有个县城,叫金香。

金香县是个好地方,受济水、运河、南四湖滋润,土地肥沃,养分十足。

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哪个老领导带的头,金香县兴起种大蒜,一年四季,从不停歇,以致于整个县的土地,都被大蒜铺满,家家户户的院子、房顶、院墙、树上、路边,挂的也全都是蒜。

因此,金香县又被称为大蒜之乡。

而金香县的大蒜,更是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这么高的销量,这么大的产量,偶尔还要制作成糖蒜、蒜泥、蒜酱……

总得有人处理吧?

但家家户户种大蒜,还要割蒜苗、割蒜黄、包装运输,根本忙不开。

怎么办?

当时的县领导,急中生智,找我老领导,也就是计划部门,专门申请了一座监狱。

那年月薪大概十六七,县城给劳改劳教,开两块。

好家伙,别看给的少,运过来的犯人可不少。

而随着大蒜产业的规模增长,那座监狱的规模也一再扩建,最后因为地皮的事,跟周围几个乡镇农场和工厂,起了纠纷。

不得已,我的老领导,哦,这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发改,又专门给监狱换个方位,再开两座。

到现在啊,金香县周围,已经有五座监狱,包括劳改、劳教、女子、过渡、重刑,仅管理人员,加起来就有三四千人。

而里面的犯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十分钟用餐,之后每人领一个化肥袋子,到院子里集合。

这个时候,院子里已经堆满大蒜,犹如一座座小山。

犯人们的任务,就是剥大蒜,一直剥到中午用餐,然后下午继续,晚上吃完饭,再剥到深夜十一点。

每人每天剥多少,剥的好不好,都有严格规定,否则……啊,咱们就不描述了。

据说,但凡进去过的人,出来后的再犯率,远远低于华夏其它监狱,堪称监狱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附近区域的群众,也用‘剥大蒜’来形容蹲号子。”

省发改大领导,用五分钟的时间讲完这个故事,再次环顾一圈车内的人们,“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谁都不想进去剥大蒜吧?”

“……”

……………………

………

电脑拿去修了,手头只剩下大纲,今天从头读了一遍,把剧情顺上才写了这章,晚上还有一章。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