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3章 青少年教育基金会(2/3)

位启蒙老师的做法,但我想没有哪个教育系统的人,会尽心尽责的去督促每一个娃娃,让他们从小竖立目标,并积极向上。

此外,虽然在青少年团教育系统中,我们的老师全部来自te大学师范学院,看起来都很年轻,甚至做不到任何‘押题’,但我们传授知识的方式,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模式,全都是学以致用。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他在初中、中专,都会经常使用,并延续到就业上岗,成为一种基本技能。而用不到的知识,则不会成为考题,只能算是课外兴趣,方便就业上岗后的调剂,或者转岗、转行。

那么,当我们下一代从启蒙阶段就开始变得不一样,到了小学、初中,又掌握了最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职业技巧,你们认为,10年后的东方,会跟现在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知识的力量会改变所有,犹如你手里的充电宝和智能手机,放在两年前,你敢想吗?

同样道理,我说10年后人人佩戴‘脑机’,你能理解吗?

而下一代学子,就是推动‘脑机’产业的必备人才。

此外,我们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调整学科,比如今年招收2万名与充电宝产业相关的学员,但我认为,5年后的充电宝有可能迭代,会演变成另一种新产物,那我会在学员毕业后,下达一份‘免费继续教育’的通知,让这2万学员在第5年,直接掌握新产物的技术。

所以,青少年团教育基金会的成功,不是因为一两个因素,而是各种计划、各种规划、各种未来产业所需,综合得出的一种‘教育体制’。”

“徐先生,有一位在教育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夸赞了你的这种教育模式,但对方认为,如果一个班级有10个人,其中有一个可以考100分,两个可以考80分,三个可以考60分,四个可以考40分,青少年团教育系统,让所有人可以考‘70分’的理念,虽然提升了人才下限,却摒弃了人才上限,未来有可能导致东方失去培养高端人才的基础。”

徐飞:“青少年团让所有学子学会了踢足球,但有几个可以加入‘国少队’?同样道理,青少年团教育让所有人都可以考‘70分’,但每个人的答桉都不一样,长久下去,是金子总会发光。

比如小刘同学,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跟其它学子没什么区别,但他比较聪明,又喜欢钻研,并且在某次课外活动中,接触了无人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小刘同学每到课外活动就会研究无人机,然后通过老师的推荐,加入了‘大泽工业联合体论坛’,并认识了许多研究无人机的工程师。

后续几年中,小刘同学常常请教工程师们有关无人机的问题,甚至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收到某位工程师的邀请,说可以带他参观无人机研究所和生产线。

再后来,小刘同学凭借日积月累掌握的知识,在升初中的时候,获得了无人机研究所‘少年班’的名额,从此走上了‘无人机学员’的道路。

同样道理,青少年团教育系统的小学生,只要在课外活动期间寻找到个人兴趣,并培养出一定能力,基本都可以通过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领路人,比如无人机工程师,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而在课外活动中,没有挖掘出自己兴趣的学子,他们将会进入初中,进一步培养,然后再次收到‘领路人’的邀请。

放心,大泽工业联合体至少拥有200万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也有的是‘兴趣种类’。

如果在初中期间,你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说,找到兴趣却没有锻炼出来,那你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将会面对一道选择题,也就是从中专学科选择一项技术,从此走上‘技术工种’的道路,确保自己在未来拥有一技之长,并过得‘不好也不坏’。

所以青少年教育基金会的教育模式,不是‘中庸之道’,它是一种‘开放式培养过程’,把学子从小就一遍一遍的过滤,把人才提前分批挖出来,然后让剩下的尽快掌握一种本领,确保他们全都过得‘很好’,甚至从中诞生传说中的‘八级工’。

这不是开玩笑,因为科学研究表明,所谓的‘聪明’只是一种人在某个领域的表现方式。

换句话说,有的学子适合研究无人机,未来成为总工程师,但也有的学子,他没找到自己兴趣,到了中专无奈选择电气焊,然后潜心学习,未来成了空间站电焊工。

或许后者的薪资,比前者都要高。

所以说,青少年教育系统是让所有学子在人生答卷中,保底‘70分’,不是平均70分,并且未来没有上限。

试问,全球哪种教育体系可以比拟青少年教育基金会?

怕不是未来人类大一统,才有可能诞生这种模式。”

哗啦啦!

记者们纷纷激烈鼓掌。

众人知道青少年教育系统,甚至自家孩子也在里面,但青少年教育的培养,却等同散养。

比如隔壁家的孩子在义务教育学校,每天5点半起床,早读、上午课、午间作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