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羊绒覆雪,一家独大(4k)(3/4)

而在距离北将山白羊峡最近的一座高大角楼上,此时此刻,一名身穿普通素色布衣的老人坐在檐下的紫藤椅上,稀疏的白发没有扎起,像一个根根参须一样垂散在肩头。

老人的身后,是一名身材颀长,身穿黄色布衣的年轻人。

年轻人面容儒雅,神态安静温和,是属于那种一见之下就很容易心生好感的类型,此时他的双手垂落在紫藤椅的椅背上,显得谦虚而又亲近。

对于长陵高级官员来说,这个老人的身份并不神秘,但却沉重得远超常人想象,因为他正是大秦王朝这两代帝王共同的老师,有着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名字:墨守城。

纯以修为境界而论,墨守城其实远远高过方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白山水,是世间距离八境最近的大宗师之一。

他身后那个面容温雅谦虚的年轻人,便是宗法司的司首黄真卫,地位堪与大秦十三侯平齐,某位意义上,可算是元武皇帝的师弟。

“你看到了什么?”

早在薛忘虚引聚天地元气之时就有所察觉,并认出了他白羊洞主的身份,老人收回落向远处的目光,微微一笑,伸出枯枝般的手指,主动开口问道。

“无论白羊洞的这两人谁胜谁败,是否在争夺洞主之位,既然我们大秦新出了两名七境宗师,那么长陵无形的城墙,又厚了数分?”

黄真卫努力的凝神望去,却只见数十里外笼罩着白羊峡的冰霜烟雾,他想了一会儿,念及皇后针对白羊洞施加的手段,却总觉得有些不妥,歉然的补充道:“弟子驽钝,望师尊指点。”

长陵没有城墙,但墨守城却是最会守城的人,一直都被认为是长陵外面那道无形的城墙。

长陵各处角楼的守军皆有守将,虽有最高将领,但实则最高将领却都是听命于墨守城。

因此,墨守城便是整个长陵守军的最高统帅。

不过,在他自己看来,长陵之所以能天下唯一一个没有外城墙的都城,是因为每一名秦人的剑,组成了城墙,而非自己一人之功。

然而,听到了小徒弟从自己平日教导着手作出的回答后,墨守城却摇了摇头,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听说过魏云水宫吗?”

黄真卫点头,表示了解,且心中不禁感到了几分惊讶,以及一些忧虑。

昔年魏王朝云水宫一家独大,权势滔天,肆意铲除魏王与云水宫意见不合的宗门,导致很多修炼宗门势微凋零,甚至消亡,因此影响了魏朝整体上的国力,通常被认为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的长陵,虽然元武皇帝相比之前的所有大秦王朝的皇帝更有掌控力,他和皇后、两相组成的集团,牢牢的压制和控制住了大秦王朝所有的贵族门阀,但中央皇朝对于大部分的修行之地,还是刻意的令其保持一开始开山立派时的状态。

除了提供一些荫庇和支持之外,只是令其像野草般自然生长。

魏王朝灭亡的过程,让后世的人都明白,一个宗门看上去再势微,但只要保持着开山立派时的状态,只要保持着那个宗门的精髓,那这个宗门在很多年之后的某一时刻,或许会因为一些天赋不凡的人而突然强盛起来。

而一个特别强大的宗门输出的对整个王朝特别有用的修行者,在数量上远远不及那些中小宗门的数量总和。

所以各个王朝在魏王朝灭亡之后,都是尽可能的保证己朝的所有宗门都能长久的存在下去,像白羊洞并入青藤剑院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很少。

这些事情,接受过优秀教育的黄真卫,自然不会不清楚。

实际上,白羊洞一下子“出了”两名七境宗师,且其中有一个年纪应该不太大,或许能有更高的发展潜力,也再次地证明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

“魏王当年之所以会如此大力扶持云水宫,采用打平一切不合声音的政策,其实是以‘巴山剑场’为首的秦人刻意引导的谋划,最终为我大秦灭魏作出了重大贡献。”

墨守城叹了一口气,透露出了一个少有人知的隐秘,便停下了言语,因为这些消息和提醒,对于聪慧的黄真卫来说,已经足够。

现在大秦十三侯中的连侯,便来自于当年被云水宫所灭的一个中等宗门,因此他为了报仇,后来助秦攻魏,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亲自率军杀入了魏王宫。

每一个秦人,虽然是长陵无形的城墙,但若是环境逆转,便可能反而被敌人所用,化作囚禁长陵贵人们的监牢坚壁。

深知自己过于老迈,很难影响皇后郑袖的意志,只能做些力所能及怀柔之事的墨守城,看到黄真卫若有所思的样子,也是较为满意,并作出打算,想让对方找个时间到白羊洞拜访一下。

然后,他重新望向了数十里外的北将山白羊峡,目光穿透了将初入七境的黄真卫视线阻拦在外的重重云雾,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