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德安模式(2/2)

广学习。很好啊。”宋扬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以工代赈?这……王爷总结十分贴切啊!”

乔县令一愣,对宋扬又是一阵佩服。

随即面色惭愧的说道:

“王爷,下官私自开发新城,其实也有另一件事情想和王爷商量。”

“是德安迁徙的事情吧。呵呵。本王这几天想过了,德安还留在这里,不迁了。”宋扬笑道。

乔县令心里是有小算盘的,他不想让德安全县迁到江州府城去。

在外面做一县主管,当然比去王爷眼皮子地下做打工人强。

所以上次王然去过江州城回来,乔县令为了不搬迁立刻实施了重建政策。

到时候房子都建好了,王爷总不能还让咱搬家吧。

这也是他没有主动报告的原因。

可是没想到,王爷竟然自己想开了。

“德安地处江州南大门,将你们放在这里,一来接收流民方便,二来也起到卫星城的作用。”宋扬解释道。

卫星城一词,乔景龙和王然这种知识面极广的人理解起来不算难。

宋扬略微一点便明白了。

又对宋扬的深谋远虑,表示了充分的赞赏和支持。

主要是不用他们搬迁了,马屁自然不能少了……

“老方啊。这德安模式的以工代赈却是不错,学着点儿,过几天回去咱们也要搞。”宋扬看向一旁的方哲。

方哲今天还没有发言,一直提笔刷刷的记录会意重要内容。

“王爷说的是,乔县令和王县丞将德安治理的很好,值得下官学习。”

乔景龙俩人又是抱拳道不敢,王然表示愿意和方哲交流百姓管理经验。

方哲这边和王然学习以工代赈模式的时候。

乔景龙又跟宋扬继续介绍了其他的情况。

比如流民营这边已经有两千三百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建昌那边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之后,乔县令又汇报了德安这边的粮食储备。

这方面即使江州府城那边找到了一个大仓,也没有德安的粮食多。

这边粮库可是保住了三个仓,粮食储量超过两万石!

够一万多人吃一年的!

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太少了,劳动力缺乏,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缓慢。

而且乔县令担心劳动力太少了,会影响秋粮的收割。

听了乔县令的汇报,宋扬满意的点点头道:

“总体形势还算不错。有这么多粮食百姓们的生存便有了保障。”

“大家不饿肚子,也就有力气干活。那么灾后重建也能提升速度。”

“劳动力缺少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本王这里有个主意,倒是能给咱们江州解决不少劳力缺口。”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