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何谓名正言顺(2/3)

自治理潭州三月,对民生颇有感悟。

若不是瘟疫波及太广,只要再多给他一个月时间,一定可以将长沙城巩固起来,不会让岳州贼人轻易得手。

“七叔。您说咱们该如何应对江宁那俩货色?”宋扬语气中充满不屑。

对于这种内斗内行治民外行的选手,他是很看不上的。

信使可是说了,江宁那边百姓流离失所,因战乱死伤无数。

“不理他们就好了,润州王宋启然这小子我听过他,听说为人颇为奸猾。苏州王宋漠……呵呵,残暴不仁之辈,不足为惧!”

宋漠与宋同是一个辈分,宋漠小一些,是宋同的堂弟。

离京就藩之前,宋同就很看不上宋漠。

宋漠为人太重杀伐,动辄打杀仆人。

如果不是有皇族王爷的身份,早就被官府拿办了。

也正因为他太嗜杀,所以皇帝才特意把他圈在眼皮子低下。

前几年宋漠表面上改好了很多,才骗过皇帝让他出来就藩。

宋漠就藩以后,又在苏州掀起杀伐,甚至动不动就杀人全家。

搞得苏州人心惶惶。

这事儿都传到潭州的宋同那里了。

乱世之后,宋漠之所以能得到一部分卫军的支持,完全是因为他爹当年在西北征战时战功卓越,江南大营有不少他家旧部。

这种人也就是一时得势,没有什么后劲儿。

“那咱们用不用支持一下江宁?”宋扬询问道。

仅从现有的信息,宋同就能判断出苏州王强势。

若要拌住他的动作,还不让江宁被他占了。

宋同却摇摇头道:“无妨,暂时先不必管他。江宁也不是软柿子,润州王虽然武力不怎样么,但是这人阴的狠。而且江宁毕竟是南都,说不定还有什么重臣幸存。”

“若有一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江宁民心所向,没那么容易被攻破。”

听了宋同的话,宋扬才明白其中关键,忙道:

“多谢七叔指点,有七叔从旁协助,小侄有信心,更快恢复江南民生!”

潭州王不愧是叔叔辈的王,对于江南各地的局势,比宋扬这个初来江南三四年的小辈看的透彻多了。

“阿扬啊。当务之急还是要进一步打探一下江宁的消息,咱们虽然不必管他们,但也要时刻掌控那边的情况。”

“万一他俩分出生死,咱们也好早做准备。”

宋同建议的说道。

对此宋扬当然点头答应。

当下就写了回信给马成。

主要内容就是让他暂时不要管二王争位的事儿,两不相帮从中牟利才是正理。

宋扬不知道的是,马成已经这么做了。

而且交易做的飞起,赚的盆满钵满。

另外,为了保持对江宁消息的掌握,宋扬建议马成在江宁附近找一个港口,留下一支驻军。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探听江宁动向。

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支驻军扩大势力范围。

宋扬的意思是考虑一下铜陵,郭启是张恒的朋友。

两边早有暗地里的往来。

宋扬跟张恒说,让他尽量争取铜陵过来。

不过郭启一直忠于他的老师刘敏。

虽然心中有些意动,却一直没有明确表示。

如果能在铜陵驻军,说不定可以加快郭启的转变。

“阿扬啊。我觉得你应该和刘敏联系一下。”

宋扬写完信,拿给七叔宋同商议。

宋同给他的建议是直接联系刘敏。

“宣州知府?小侄只是听过此人是当朝大儒,从未有过接触。不知他是不是个顽固之人?”宋扬问道。

在他印象中,凡是挂上大儒俩字的,基本都是迂腐不化的酸儒。

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要直接联系刘敏。

“刘敏此人可不是酸儒,他能力不错,治理宣州期间能把宣州管的井井有条。”

“而且他对他的学生们颇有恩惠,他那些学生对他也是视若父母。”

“所以那铜陵郭启才没有投靠你的意思。”

七叔一番点拨,宋扬一想,也觉得这位刘敏是个有手段的。

不然那郭启也不会丝毫不松口了。

“王叔与他相熟吗?不如替小侄写封信过去?”宋扬看看七叔。

宋同点点头道:“相熟谈不上,倒是见过几面有些了解。这信我帮你写,你与他未曾谋面,贸然写信也的确不合适。”

说罢,宋同便提笔落子,刷刷点点一封写写好。

宋扬一看,心中之意清晰明了,是劝刘敏向宋扬靠拢的。

并且信中把江中夸奖了一顿,宋扬如何建设废城,如何爱戴百姓。

不得不说,宋同连江州府城都没去过,单凭听说到的东西就能把宋扬在江州的施政猜测出个大概。

宋扬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