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内阁首辅胡宗宪,让英雄劝英雄(2/3)

,哪有这么巧的事?

莫不是串通好,一个上奏疏,一个揭皇榜,就是要让他这位九五之尊威严扫地?

正在这时,内侍通报:“万岁爷,蓝道长求见!”

嘉靖立刻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蓝道行来到面前,稽首行礼:“陛下!”

嘉靖恢复往日的澹然:“蓝神仙,朕候你多时了……”

蓝道行面孔一红,赶忙道:“小道修为浅薄,万万不敢当陛下神仙之称!”

嘉靖不置可否,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玉净仙子如何?”

蓝道行沉声道:“确有神力,更有抚平阴气,超度孽苦的伟力。”

相比起观音菩萨人尽皆知,玉净没有名气,自称真武座下,当然要予以辨认。

经过正一道符箓三宗的反复确定,这位确有仙家修为,甚至是纯正的天庭气息,令他们都喜不自胜,恨不得能攀上对方,与失联已久的祖师取得联系。

“看来是仙家临尘,神道终究复苏!”

嘉靖想到山神土地,龙神仙子,纷纷现世,心头热切起来,但想到自己仅有十年不到的阳寿,眼中又闪过凄凉之色。

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他如今所为,却是不为长生为阴司了……

无论如何,嘉靖对于来者的动机不再怀疑,更要向真武取回那千秋之经。

“退下吧!”

既然蓝道行不再是蓝神仙,马上打发走后,嘉靖起身踱步,转了几圈,狠下心来,到了桉前,拿起《治安疏》,重新展开。

昨夜他连这本奏疏的第一篇“君道不正”都未看完,就直接砸到地上,所幸并未丢弃,现在必须完完整整地看完了。

可哪怕有了心理准备,嘉靖的脸色还是肉眼可见地阴沉下去,气得肝疼。

海瑞的言辞虽然不华丽,却极为辛辣。

奏疏内对于汉文帝也不是完全赞同的,依旧有批评之言,因为汉文帝不尊孔孟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但海瑞仍认汉文帝为贤君,又因文帝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

而嘉靖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其实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为民。

最后的总结,就是以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帝更是不如汉文帝远甚!

诛心!诛心啊!

历史上,嘉靖虽然赦免了海瑞,但《明实录》将《治安疏》里面与汉文帝论高下的部分被删节了,就很能说明,到底是哪些部分破防了。

此时嘉靖也很有种将这些内容统统删去的冲动,深呼吸几下,才看起了第二篇章“臣职不明”。

这一段他本来以为能好过些,毕竟不是骂自己,但看着看着,手还是轻颤起来。

因为海瑞痛骂了百官阿谀奉承,但依旧明言,这个风气就是嘉靖造成的。

之前劝谏的臣子都什么下场,百官都看在眼里,直言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谁又愿意来冒这个风险呢?这实在有悖人性!

不过海瑞认为,孟子曰舍生取义,百官的道德标尺和普通百姓是不同的,身为官员,必须要牺牲自我的觉悟!

历史上《明实录》这一段也被删节了,将其中的几点关键之处删去,变成完全是骂百官,用来撇清皇帝的责任……

嘉靖目光闪动,再度有了删改的想法,继续往后面看去。

第三部分,就是具体的改正措施,总结起来,莫过于十六个字:

勤于朝政,节省开支,广开言路,以民为本。

对比上面的惊天之言,这些并无出奇之处。

但治理国家,恰恰就是没有什么奇思妙想。

何为王道,历朝历代早有体现,愿意学自然能学,不愿意做的,说多少都是无用。

当然,到了大明如今的局面,只按照这样的办法,也是无法力挽狂澜的,需改革才能救世……

这就是人无完人了,海瑞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将他与后面的张居正相比,在政局上的眼光和格局,差距一目了然,但并不影响海瑞的评价。

后世有些观念,因为海瑞在政务上不如张居正,就将之定性为空谈家,当真毫无道理,海瑞既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又有直谏中枢的勇毅,是毫无疑问的能臣,《治安疏》的出现,更当得起“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倒也难怪,得仙家看重……”

此时嘉靖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这本奏疏,怒火之后,冷静下来,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小的六品主事,确实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浩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