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储君(2/4)

马了。

边军,是他早就觊觎的。

大魏朝四大边路军。

山东,关陇,辽东,滇南。

滇南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常年在南疆大山附近,极少进入中原。

山东边军,则因为靠海的缘故,常年和海盗打交道。

这两路边军,和中原的关系较弱。

实力也不是很强。

但辽东和关陇边军则不然。

他们地处位置比较重要,两面都是大魏朝的宿敌。

女真各族,还有草原蛮夷。

为了抵抗他们,辽东军和关陇军都是大魏朝耗费了极大代价打造的。

实力非同小可。

人数也是相当的众多。

这两支边军,几乎是大魏朝的根本。

三皇子早就有意要插手其中,拉拢这两边的将领。

这样,自己坐上了皇位之后,也能够有底气。

但他成为储君时间尚短。

又一直在江南处理秋考的事情。

所以,一直就没有捞着机会和边军的将领有过接触。

这一次。

辽东逢难事,是他展现自己,拉拢辽东军最好的机会。

“嘶……”

三皇子听到了白无城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猛地反应了过来。

这是白无城在提醒自己。

他急忙拱手,道,

“多谢老师提醒,待我回了长安城,就即刻安排。”

“回长安还有差不多半月呢。”

白无城这眉头微微的皱了一下,摇头道,

“半月的时间,以这样的天灾,你知道辽东会死多少将士吗?依我之见,你还是尽快动手,趁着万家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转移的时候,将江南的物资运送到辽东。”

“早一日,就能早救下成千上万的将士。”

“这……”

三皇子面色迟疑了一下,没有直接应声。

现在就动手?

而且还要调动万家的力量?

怕是有些不太好。

前些日子,万贵妃回乡祭祖的时候,特意绕路去见过三皇子。

并嘱咐他不要太着急于拿权。

要慢慢来。

稳重求进。

而且,也着重说了陛下对万家的安排。

为了防止万家在三皇子继位后,做的太大,要提前瓦解,送去南疆。

这些嘱托,这些安排,三皇子都记得。

他自然也明白老皇帝的意思。

顿了一下,他小声道,

“如果我急着插手辽东,还借用了万家的力量,会让父皇不高兴的。”

“我觉的,还是要先回了长安城,探探父皇的心思,再动手不迟。”

“况且……”

武洵顿了一下,补充道,

“雪中送炭,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待辽东边军苦熬一段时间,我再将物资运送过去,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

白无城听到这些话,愣了一下。

他看着三皇子的那张有些诚恳,但却带明显不坚定神色的脸颊,突然觉的有些失望。

三皇子,格局,胸襟,小了。

这种时候,当然是要先以边军那些将士的性命为主。

以天下安稳为主。

而不是要顾忌陛下的念头。

毕竟。

以陛下的为人,也不会因为三皇子做这些事情,而真的有什么不满的。

但三皇子。

却依旧……

这可以理解为三皇子小心翼翼,但也可以理解为,他唯唯诺诺。

没有胆量。

更让白无城心里觉的失望的,还有三皇子最后那句话。

雪中送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句话,用在别的地方,是没有问题的。

但用在那些用自己的性命,来保家卫国的将士们身上。

却是让人心寒的。

三皇子,少了一份真正的君王气度。

多了一些小人心思。

心里闪过了诸多的念头,但白无城却并没有多说。

他只是点了点头,

“听三皇子安排。”

白无城了解三皇子的性子。

有些时候,尤其是三皇子直截了当的表明了自己想法的时候,最好不要顶撞他。

否则会让后者怀恨在心。

三皇子,能够装出来大度,但绝对不是那种真正大度的人。

白无城之所以能够留在武洵身边如此之久。

就是因为太了解后者了。

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现在,他就绝对不能再多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