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99、九牛二虎之力,将军神勇,千古无二!(2/4)

铜钱都是新钱,金灿灿的一片。

极有视觉冲击力。

禁军校场上,顿时哗然一片。

一个个眼睛都有些红了。

以往,想要做到军队中的基层军官,对于他们来说,最快的捷径就是在战场上杀敌,可杀敌想要杀到管理一百人的都头位置,十之无一。然而现在仅仅比拼他们的气力,就能成为副都头、都头、营副指挥使、指挥使这等官职,这可以想都想不到的美事。

众将亦是蠢蠢欲动,官升几级,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诸位将士但可一试……”

“本将军千金一诺,绝不会轻易毁改。”

白贵道。

从古到今,想要最快整合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这种肉眼可见的奖惩来激励将士。这种行径,虽说有一定的后患,比如说将士们上行下效,以勇力自持,多是莽夫。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哪有什么尽善尽美的好事。

他现在的地位纵然不低,但在大战决策上,还没什么可左右的实力。而猛将,才是中层将领从众将中最快脱颖而出的好办法。

因时而变,因地制宜,这才是国士。

再说……以猛将自持的将领,真不见得差了,比如霸王项羽,看似莽夫,实则是兵形势的大家。

项羽的对手可是韩信、刘邦、彭越、英布、曹参、吕泽等等这些名将。

……

有了白贵的许诺,胜捷军中有自视奋勇的人立刻登阶上了点将台。

第一个人,只是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人。

白贵的亲兵为其缚上绳索。

吭哧。

吭哧。

这虎背熊腰的中年人只拉了二十五步就力竭倒地。

“你是第一个上场的人,尽管未能达到三十步,但将军开恩,你可晋升为辎重营炊事都的副都头。”

一名亲兵数完步数后,开口道。

“多谢将军大恩大德,我李猴儿没齿难忘。”

虎背熊腰的中年人在听到亲兵所言,立马跪倒在地,学着戏腔的唱词,朝着白贵拜谢。

“将牙牌予他,再赐三十贯钱。”

白贵露出笑容,说道。

读过书,有见识的人,在哪里都能吃香。

他现在此般作为和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并无半点差别。敢上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得到好处。

只不过场下的大头兵只字不识,不明白这点的好处。而将领,纵使知道这个道理,但显然这份诱惑,还不足以让他们第一个出列。

不过这李猴儿终究是没走到三十步,但没走到三十步,给个都头中最低的辎重营副都头,不算太过违例。至于钱财,只是个添头,给多了只会表明他这个主帅的慷慨。

敢于嫉妒的人,只会嫉妒李猴儿得到了“不义之财”。而对他这个主帅不仅不会有嫉妒,相反会对他更加敬服。

今后他下的命令,这些人会下意识率先冲出去。

这就是“训人”,是为将之道,亦是心理学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道理都是相通的。

有了李猴儿的示范,场下的禁军士兵亦开始了鼓噪,一个个在禁军中久有声名的翘关之士开始走了出来。

翘关,又叫拓关,即举起城门的门闩。《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翘关之士,意思就是能举起城门的大力士。

两千多人中,陆续上了两百多个人。

但很显然,白贵在制定这个游戏规则的时候,早就测试过了,不会致使有太多人过去。

两百人中,进第一关的,只有三十多名。

进第二关的,只有十三名。

进第三关的,只有两名。

这后面的两名,分别将釜鼎拉动走了一百三十步、一百四十步。

白贵一一奖赏,不曾落下。

但等到通过第二关、第三关的翘关之士时,他直接询问,看这群人可否愿意入他的亲卫营,当他的亲卫。

十三人犹豫稍许,就半跪而下,愿意成为白贵的亲卫。

“陈策、马胜……”

“你们二人成绩最佳,可为本将军的营都指挥使、营副都指挥使,剩余之人,皆可为本将军亲卫营的军使(都头)、副军使(副都头)!”

“今日之后,此十三人,皆以十三翘关士称之,每月领双倍军俸。”

白贵慨声道。

他虽然有韩世忠赠予的三十亲卫兵,但这些人他打算编入侍卫营。亲卫营是他亲自指挥的兵马,而侍卫营是保护他的兵马,两者并不相同,互不统属。

宋军制中,步军一都军官称之为都头、副都头,而马军一都军官称之为军使、副军使。

至于十三翘关士,他本想以十三太保称呼,但想了一下这个名头,有些犯忌讳,就弃之不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