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67章 圣人讲道(2)(2/4)

只有圣人才能对抗圣人。

这不仅仅是位格上的差距,修为上的差距。

还是对天地阴阳五行的理解与掌握的差距。

这就好比,山里的猴子,可以拿着石头砸开坚果。

但这只猴子无论如何也无法伤害到一位御空而来,手执法器的修士。

哪怕这个修士,仅仅是筑基。

但,猴子永远都不可能碰到修士的衣角。

修士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出现,就让一百只、一千只、一万只那样的猴子稀里糊涂的死于非命!

这些道理,是老君圣人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渐渐感悟和参悟出来的。

而在当时,老君圣人,似懂非懂,似知非知。

只能谨守神魂,将道祖的‘微言大义’篆刻到念头中,留在神魂里。

这其中,有些老君到现在还没有消化,依然留存念头和神魂中的东西。

“证道之后,更进一步,将道与器,进一步熔炼,自‘壹’中生出‘贰’,从无名至于有名……”

“便是吾昔年,紫霄宫讲道时的境界!”

“吾今将合道,从此三界再无鸿钧,只余天道圣人……”

“便是复归于无物!”

“而其上不缴,其下不昧?”

“便是贫道试图超脱,却未能功成时的状态!”

“尔等,都仔细看看吧!”

道祖的大道之躯,开始显化。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似在非在,若有若无。

却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无法形容,无法描述。

直到证道之后,老君圣人才明白,那就是道。

大道!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大道!

是谷神不死,是天地根!

于是,绵绵不存,用之不勤。

道祖当年,便是处于一个这样的状态。

他是道祖,也是大道。

大道是道,道祖是器。

道与器相融,有与无共存。

于是,就达到了‘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境界。

与大道同在,与万物共生。

却又不在三界之中,凌于阴阳之上。

已经跳脱出了天地的樊篱,远离了因果的束缚。

但……

道祖没有超脱成功!

准确的说,他只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合天道。

回忆着那过去种种,再看现在眼前的通天。

老君圣人道心念头摇动着。

他感觉,自己昔年篆刻在神魂与念头里的那些未被消化的‘微言大义’,有了丝丝松动的痕迹。

“慈悲!慈悲!”老君忍不住稽首而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仅仅只是目睹通天如今的道体,贫道,便获益无穷!”

“若能听完通天讲道,贫道恐怕便可消化大半昔年恩师所讲微言大义!”

“那时,贫道便可真正提笔,写就我人教道统的真经道德!”

“以为人教总纲!”

“如此,贫道当可自无名之中生出有名,从‘壹’中证出‘贰’!”

念头纷纷,千头万绪。

但对圣人而言,只是弹指。

因为圣人只需要想,念头就可在一息之中,算计或者推演,金仙需要百年才能想清楚的奥秘。

弹指之后,当老君圣人再看那端坐在蒲团上的通天时。

感受和感悟已是截然不同。

“通天如今,就算未能证得‘夷’、‘希’、‘微’三境,恐怕也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按照老君从圣人微言大义之中,参悟而来的玄妙。

这‘夷’、‘希’、‘微’三境。

其实都是一体两面,阴阳混元的。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在老君圣人的理解中,通天大抵当处于已经接近,明白,并看到了那些可以被其看到、接触的大道奥妙。

但他应该还没有证得其中玄妙,并化生为己所有。

因为,若是到了那样一个境界。

就与道祖昔年紫霄宫讲道时一般了。

紫霄宫讲道,道祖可是定下了日后的六圣格局。

此乃为天地立法!

甚至,可以说……

吾,既是天地!

显然,通天现在是远远不及的。

他若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以通天的脾气,哪里还会和阐教元始、西方二圣客气?

怕是直接将因果逆转,甚至倒果为因。

将他的弟子门人,一个个的都从那昔日因果之中解脱出来。

纵然不能,至少,也能强行改变天地规律,叫阐教、西方教低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