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15 曹至摩:那里的音乐很纯粹(2/3)

况下,天籁奖颁发给他们【最佳组合】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这个奖项也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本届天籁奖最大争议点,讨论度极高,支持反对者各占一派,争论不休。

以至于很多内情人都怀疑曹轩是不是故意的,借此事给天籁奖炒作营销。

曹轩对此坚决否认,也认为其获奖合情合理。

而且天籁奖在颁奖典礼结束后,也在官网公布了相关的评选过程,包括最后的投票人、投票数都是直接可以查到的,最大程度保证了奖项规则内的公平公正。

至于因此产生的争议流量和庞大热度,这就不是他可以控制的………

而当事人在这件事上受益与否,也要从两面来看。

一方面确实拿奖了,天籁奖虽然是新创,含金量有些模湖,但声势体量在这,绝非一般的野鸡奖可比。

对来说,算是相当拿得出手的成绩,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底蕴和资历。

这是好处,弊处就是又一次陷入了舆论风波,虽然有大量曝光,也得到了不少新粉丝,但同样也被大量路人抵触,口碑进一步两极分化,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个隐患。

所以, 和他们背后的公司时代峻峰,此时是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除此之外,天籁讲讨论也很高的就是就是【年度十佳】了。

没有出乎曹轩的预料,获奖的十首歌无甚异议不足一半,大多歌曲都有不服的人。

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音乐鉴赏这个东西,每个人的口味和爱好都不一样,除了极少数经典歌曲能够收获大部分人的喜爱,很多精品歌曲照样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许多歌迷和网友觉得自己喜欢的歌曲落选,不应该获奖的“平庸之作”却获奖,怎么可能不发表意见。

这已经是很好了,至少还有十个名额,如果评选【最佳单曲】,鸣不平的更多。

也或许更少,因为【最佳单曲】就一个名额,影响力有限,【年度十佳】形成团体效应,反而更容易宣传造势,且因为名额多了,大家的意见和声音也更多。

毕竟一个名额时,竞争太激烈,落选后要么大骂不公,要么自知不敌,还有就是无奈,索性不关注了。

但如果扩增到十个名额,在奖项含金量和影响力有保证的情况下,也不比一个名额差多少。

关键竞争难度下降,只要有一定资本的都有信心争一波,这奖也就热闹起来了。

两个奖项各有优势,关键看怎么操作,在曹轩的特意安排下,今年的【年度十佳】热度非常高。

虽然谈不上所有人满意,还有很多争议,但每首歌和歌手都得到了长足的曝光。

甚至形成了一种联合之势,互相依仗,渐渐真的有那么几分【年度十佳】的架势………

曹轩这个奖项前景非常看重,丝毫不次于之前的天籁歌王/歌后。

不但希望它成为决定歌手地位的存在,还进一步希望其能够影响歌迷和业内的看法。

甚至可以直接对歌曲形成一种盖棺定论,让天籁讲的【年度十佳】成为真正的华语乐坛年度十佳。

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曹轩也只是一个大致的愿望,成不成无所谓,能够让【年度十佳】的光环具有特殊地位他就很满意了。

总的来说,第一届天籁奖办的还不错,争议不可避免,但瑕不掩瑜。

曹轩心里给自己打一个80分,想到后续引起的影响和关注出乎意料的高,又+5分。

毫不夸张,如果下面几届能稳定在70~75分左右,短时间内超过台省金曲奖并不是个问题。

说句难听的,办奖这是拼得不是谁办的多好,而是比得谁烂的小、烂的少。

所以,都不用怎么提升,只要天籁奖保持住水准,等其他几个奖再继续烂下去,华语乐坛第一奖就会落入囊中。

不过曹轩还是有几分心气的,他不想比烂,希望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下,做的更好一些,成为灯塔和标杆。

………

天籁讲结束,曹轩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后续几届虽然还要操心,但有了第一届打底,应付起来就轻松多了,无外乎循例办事,查缺补漏。

曹轩没有多少时间在家休息,又赶忙飞向美洲进行第二阶段的演唱会。

美洲演唱会和欧洲数量一致,都是35场,其中美国一地共有22场,其他的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地是13场。

主要战场就在美国,这是很显然的,这里是市场最好也是曹轩美洲粉丝最多的国家。

至于其他国家分13场虽然少了一点,但也是条件所限。

每一阶段35场演唱会两个多月,已经是非常高负荷的节奏了,也差不多是曹轩能够接受的极限。

后面的亚洲演唱会因为场次更多,很可能因为还没有正式公布,在时间上做出一些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曹轩这些有限的场次自然要酌情安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