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门关(2/3)

“小民多谢大师提携,此恩此德,在下永世不忘。”

桑哥哈哈一笑,扬长而去。

直到他的人影离开了视线,卢世荣才转身也离开。

卢世荣此时的心中,既有兴奋,又有忐忑,因为他同样知道,他即将接手的差事,不同以往,他自己早就对此有个评价,“棘手”。

但不幸的是,他被桑哥“绑架”了,谁让他有把柄在这位国师弟子手中呢?

他更不清楚的是,桑哥知道,忽必烈对他和杨琏真加擅自离开江南之事,心中非常恼怒。桑哥为了讨好,亦或挽回大汗对他们的信任,所以把他当“礼物”给献了上去。

但更也许的是,商人的本性,使他对权位同样也有某种的“贪婪”,这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杯具。

但忽必烈是极为认真的。任何人如果能给他增收,乃至解决“钞法虚弊”难题,他都会不吝重赏。因为这些问题自他的帝国建立以来,就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可能会有人认为,三百万锭的收入,就让忽必烈晕了?老忽也太没有眼力界了吧?但您只要看看后面我们所附的、忽必烈在位期间历年的印钞数,就可以明白,当时的三百万绝不是小数目。

如果按后世的标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货币发行量如此之少,简直不可思议。但也许我们可以猜测到这里面的原因。这一是帝国的经济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社会产出下降的太大;另一个,就是当时的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实物经济。

更重要的是,至元二十年的忽必烈之所以起用这个在汉儒看来是“白丁”的卢世荣,其实是他的内心里面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自上一年以来,江南三省的沿海,琼州赵昰小儿闹腾的是越来越厉害,而且颇有点星火燎原之势。原先江浙行省哪里闹的比较凶,现在已经发展到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的沿海都经常报警。

尤其令人恼怒、甚至使他不安的是,根据多方查探,这个赵昰竟然还占据了另一个蛮荒的岛屿、流求,并鼓惑了一些流民跑到了那里安家。

把这些和琼州宋军在雷州的行动联系起来,只怕是这个可恶的小子已经觉得自己羽翼丰满,耐不住寂寞,想爬上岸来了。

湖广行省的阿里海涯和江西行省的李恒,由于面对琼州在沿海越来越大的压力,均向北元朝廷提出增兵。在他们的请求中,他们都要求至少增兵五万,才能守住沿海。同时他们也都还提出,朝廷应尽快提供火炮,以应付琼州的水师。

忽必烈的头很大。兵他是一定会增的,现在他已经恨不得吃了琼州哪个小子,他给帝国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他知道动用十万大军的后果。

襄阳大战后,为了一举平定江南,老忽在与前线的将领商议过后,曾于至元十一年的正月,为元军增兵。这次增兵,就增了十万,从而使南征之军,从总数上达到了二十万。

“阿术、阿里海牙因言:‘我师南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诏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但是,为了支撑平宋的军事行动,并随着战事的深入,北元在财政上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我们从后面的表中可以看到,北元在至元十一年中,已经比上一年增发货币多了一倍。而到十二年,再增超过百分之五十,到了十三年,更猛增到一百四十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五锭,超过了在此之前历年的总和。

十四年和十五年,均在一百万以上;直到至元十六年,才又降为七十八万八千三百二十锭。

这要是在后世,如此发行货币,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通货膨胀。但当时的北元撑了下来,原因也只有一个:掠夺。是掠夺的南宋帝国的物资财富,真正支撑了它整个的战时经济。

瞧瞧后世,有多少人至今还在想抢我们的东西?“中国就是一块肉,人人都想来咬一口。”好好记住这句话吧,少谈点什么温良、谦恭,多讲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怕会更好。历史上的儒生们对所谓的“仁义”谈的少了?结果又如何?

忽必烈的纠结在于,十万大军的花费如流水一般,当年所有的人其实内心里都知道,平定江南,自有南宋会为北元买单,但现在,在北元如此的财政危机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老忽下令向湖广和江西两个行省增兵了,他知道,如果由着江南局势的发展,北元的将来只会陷入越来越大的困境。

可他的确需要一个能为他理财之人,“阿合马死,朝廷之臣讳言财利事,皆无以副世祖裕国足民之意。”卢世荣其实也是因这个原因,才走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当卢世荣踏进这座皇宫时,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因为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解决不了北元在财政上难题,除了一个人,哪就是琼州的哪个奸诈的小子。

----------------------------

忽必烈即位期间历年印钞数:

中统元年,中统钞七万三千三百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