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章 绝世桀骜(2/3)

己今生今世想干什么,他的目标感再明确不过了。

问题是,他没法用2000年的人听得懂的话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这里面涉及太多屠龙之技,涉及太多还未点亮的前置科技树。

“这事儿一言难尽呀,我挑简单点的说吧。”顾诚想了想,斟酌着说,

“打个比方,亚马逊公司的老板、杰夫贝索斯曾经发现过一个现象: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图书的传播门槛降低了很多倍。

纸质书时代,一本书需要有至少5000本销量,才有价值被出版;低于这个数的,绝大多数都白写了、埋没于故纸堆中。而到电子书时代,也许500个人掏钱看,就能勉强让作者苟延残喘活下来——亚马逊网上,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是那种小众需求、个性化需求、独立需求撑起来的。

除了图书,其他领域也差不多。e-bay公司的创始人,当初创立e-bay的初衷,并不是要和实体店抢生意、打价格战。而是因为他想为妻子买一个特定的、限量订做版的首饰盒,结果跑遍洛杉矶全城所有的首饰店都买不到。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办了e-bay网——他的目的,是让无论多小众的需求,只要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供应者和需求者就能相互找到彼此。

在传统时代,因为物理空间的限制,一样产品只有在一个物理社区里有上百人需求,才会被冷冰冰的量贩式工厂满足。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只要整个地球上有上百人需求,这份需求就能够被汇集起来,促成定做者开工。”

顾诚铺垫的这个概念,历史上被称作“长尾效应”,直到2003年才被《连线》杂志的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如今,这玩意儿还没被人总结,顾诚只能长篇大论地用举例的方式解释清楚。

潘洁颖听了自然觉得很新奇,又勉强可以理解。

而顾诚后面要说的话,在她看来就越来越天马行空了。

“我要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只不过,我专注于娱乐业、内容产业:这个世界上,未来会有每年上百万小时的独立电影被拍出来;有数十万音乐、被创作出来;数万个游戏被开发出来。

但仅仅适配工业时代的落后商业模式,却不能帮这些创作找到他们的需求者,形成巨大的创作资源浪费,把他们逼良为昌成套路狗。另一边,有几十亿消费者在喊:‘书荒了!影荒了!没游戏打了!都是跟风猪!都是套路狗!’

你不觉得这样的世界太荒诞了么?你不觉得需要一个人来拯救这个世界的娱乐业么?什么时候,我们的搜索引擎才能够做到为每一个人个性进行精确私人订制,而不是把所有人揉成一团,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统计学数字?

传统的工业时代,带来的是量产的效率,副作用是标准化,被牺牲掉的是个性。消费者的需求,被市场调研报告揉成了面目模糊的一大团。未来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注定是帮助人类在‘附加成本不太高’的条件下,把失去的定制、个性和小众重新找回来。

我毕生的目标,就是创建这样一个高效的平台,把这个世界上的个性文艺需求,和个性创作资源,重新整合起来。这件事情,难道不比我个人创作几百首传世名曲、传奇电影,更有意义么?就算用比迈克尔杰克逊还高的唱片销量和格莱美奖次数、比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还多的奥斯卡获奖次数,来和我的事业交换,我也不换!因为我要做的,是真正的救世主。”

潘洁颖被顾诚的脑洞深深震撼了,一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错觉,油然而生。

她觉得眼前有幻视:咦?小顾弟弟怎么在发光?

“你……你说的那些,未来有可能做到么?可是我完全没看到努力方向和实施手段啊。”

“当然有可能做到了。”顾诚铁口直断,然后把后半句话咽回肚子里。

被咽下去的那半句话是:2006年,会有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多伦多大学教授,后世地位超越阿兰图灵,发明了一种叫做“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架构,并且最终在经过30年的发展后,实现了超级人工智能助手。无论主人的需求多么小众多么奇葩,那个时代的人工智能助手都能为主人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只不过,这些东西说出来潘洁颖也是不会相信的。

幸好,潘洁颖从来都很相信弟弟的理想,哪怕是没有过多解释的铁口直断,她也愿意信。

姐弟俩沉寂良久,最后潘洁颖不甘地问:“既然你有那么宏伟的想法,刚才小雅误会你是贪财之人,你为什么不解释呢?”

顾诚的回答很光棍:“她又没问,我为什么要解释。”

潘洁颖一阵抓狂,觉得自己快要操碎心了:“啊啊啊我要被你气死了!你个木头会不会哄女生的啊,大男人要主动一点的啊!”

“主动了也没用——刚才这些话,你一个20岁大学生都听差点不懂,还指望一个13岁的初中生听懂么?解释有什么意义,就算世人都误会我,历史总会证明我对的。过几年她自然不会误会我了。”

顾诚品性上的毛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