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数(1/3)

黄河大水,逼得朱祐樘不得不追查河南、山东两地的赈河粮款,但实在从弘治天子的角度来说,未必愿意将高超城治罪,毕竟高超城是他破格予以提拔任用的,若直接降罪,即是是弘治天子抽自己的嘴巴。

这样的贪官贪吏你都委以重任,那朝廷高低还不知有多少这样的赃官!

但若不处理,人心难服!

或者弘治天子心中有个期冀,那就是王琼所奏不实,实在高超城在处所上尽心努力为朝廷做事,只是得罪人了,这才遭到诬陷。

沈溪知道,作为天子高高在上很轻易被人堵塞线人,但实在君主自己也爱好自欺欺人。当一国之君最盼看的便是天下升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没人造反,皇室宗族循分守己,文武大臣同心协力,精忠报国……

沈溪问道:“玉当家太高看在下了,在下又不是诸葛亮,哪里来的什么锦囊?或者我应当问,玉当家需要怎样的锦囊?”

玉娘笑了笑,道:“刘尚书派在下协助调查朝廷下拨粮款往向,原因不说公子也该明确,同出自汀州府,对高巡抚的为人,公子应当有所懂得。若追查不当,令天子颜面有损,或令灾民闹事,朝廷必会加以追究……在下的意思,是想问公子有何良方,能得两全?”

既要治高超城的罪,以平息民愤,还要保住天子的威仪,这么瞻前顾后,那还追查个什么劲儿!?

按照道理来说,彻查就是要将高超城等一干赃官的底儿刨个底朝天,只要事实明确,罪证确实,依法论罪即可。

但问题是,就算论罪也只是做给别人看的,站在朝廷的角度,国家安稳和天子的颜面同样重要。

在沈溪看来,就算高超城在河南之地胡作非为,按照法典要被剥皮抽筋,可这家伙运气好到爆棚,由于中间牵扯到弘治天子的破格提拔任用,此番估计不但不会逝世,或者连官位都能保住,只是个平级迁官还是降职任用的问题。

但无论高超城是迁官还是降职,他在河南巡抚的任上是干到头了,弘治天子现在为了顾全面子不会杀他,日后也必定要秋后算账……让天子丢面子的人,注定不得好逝世!

“玉当家所说的两全,在下不明其意,但料想是要挽回丧失,且保证处所安稳。”沈溪揣着明确装糊涂,不针对任何人,只是说出自己的见解,“若玉娘听在下一言,贪赃枉法之事切不可明言,反倒要向朝廷彰显这些人在救灾上的功劳,让朝廷将处所官员树为救灾榜样,为天下人夸奖。”

玉娘多少有些惊奇。

沈溪这番话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

处所官员贪污受贿,侵吞赈灾粮食,占用治河款项,不但不予追究,还要歌功颂德,这是什么道理?

玉娘连忙问道:“公子莫不是听闻河南右布政使参奏河南巡抚之事?”

沈溪故作不解:“有吗?”

一个小小的问题,令玉娘脸色忽然冷了下来,这会儿她终于意识到沈溪的用意。

王琼勤恳老练,履历处所政绩有目共睹,而且此人颇为正直,河南巡抚贪赃枉法,王琼作为河南右布政使居然无法将奏本上达天听,只能亲身到京城来告御状,背后蕴含的问题何其重大?

若朝廷真有心要追究,必定会掀起滔天巨浪,黄河中下游地区此次经受洪涝灾难的处所官可能会悉数遭到清洗,这对一心求稳的朝廷来说,并非是好事,而且非常轻易引起民变。

受灾的老百姓一听,好么,本来我们的父母官都是贪官贪吏,正是由于他们侵吞了治河款项,才导致我们现在颠沛流离的哀惨命运,现在又贪墨了朝廷下发的赈灾粮食,分明是在把我们往逝世里逼啊……

这时候只要有人稍加挑动,必定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影响朝廷的统治。

相反,假如老百姓认为洪水是天灾,是老天爷给予的处分,各级官员已经很居心在赈灾接济了,只不过暂时还没兼顾到我们这儿,只要忍一忍,情况很快就会好转,这样就能达到把灾难消弭于无形的目标,这便是个中奥妙所在。

或者弘治天子也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算王琼抵达京城告御状时“雷霆大怒”,最后还是将王琼的奏本留中不发,以至于这些天朝廷所注意的重点,不知不觉从黄河大水转移到了程敏政的鬻题案上。

从方方面面的情况分析,弘治天子和朝廷都有意将大事化小。

“在下明确了。”

玉娘心悦诚服地向沈溪行了个大礼,然后告辞。

……

……

从茶寮出来后,沈溪返家,玉娘则往拜见户部尚书刘大夏,同时将她调查到的情况,还有沈溪的原话,具体告诉刘大夏。

刘大夏眼前摆着棋盘,依然是自己跟自己对局,听完玉娘的汇报后有些惊奇地眯起眼问道:“沈溪真如此说的?”

“是的,大人,奴家不敢有丝毫隐瞒。”玉娘对刘大夏无比恭敬。

刘大夏笑着摇了摇头,感叹道:“他不过十三岁的少年,才学卓然是天分,做事果决算是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