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1/4)

固然朱厚照在口外草原时有意早些出发回京,但回到张家口堡后,似乎拖延症又犯了,根本就没向大臣阐明几时班师。

陆完等人对回京之事最为急切,由于京城那边已多次来信问询情况,在天子西行,司礼监掌印空缺和内阁首辅外调等情况下,朝廷的运转已处于半停止状态,急切需要銮驾回京以保持朝堂稳固。

八月十七,下午。

王守仁拜见沈溪,具体问询回京事宜,同时也跟朱厚照下旨将平定草原兵马暂留西北之事有关。

“……如今陛下论功请赏,宣府库存粮食和银子怕不够用,至于土地,只能下放到处所府县代为解决;还有就是,将士得悉暂时无法回乡,恐军心浮动,沈尚书需多加考虑,避免生出祸端……”

王守仁等人怕涌现不必要的兵乱。

大战结束,有功将士照功行赏的进度很慢,且朝廷将打了胜仗的元勋留在西北,会让凯旋将士感到朝廷对他们不信任,在短时间内无法衣锦还乡见到家属的情况下,难免涌现不稳固因素。

沈溪没有评价这件事。

除了极少数人,朝中根本不知这个决定本来就是沈溪本人向朱厚照提出的建议。

朱厚照没有向外界解释他为何这么做,总回只是让司礼监下达旨意,让军中将士配合,在落实上根本未几问。

“若让兵马回京,恐怕会涌现更大的麻烦,先如此安排吧。”沈溪的意见很简略,按照天子吩咐办事即可,别的一律不要多想。

王守仁见沈溪对此不上心,自觉地放弃这个话题,赶紧问出自己乃至朝中所有官员最关心的问题,“陛下几时出发返京?”

沈溪道:“暂时没有消息,不过料想应当就这几天吧……若能面圣的话,我会主动跟陛下提议,但陛下那边的情况你们也应当知道,并非臣子一两句话便能劝动,一切要看陛下心意如何。”

天子骄纵任性,这一点朝廷高低都很明确,这导致涌现一个成果,很少有人敢上疏纳谏,或者说就算纳谏天子也未必采用,相反还会龙颜大怒,连谢迁这样的老臣都避免不了贬谪充边的命运,遑论一般大臣。

固然现在沈溪拥有必定话语权,但也仅限于对天子提出公道化建议,是否采用全看朱厚照心情。

从根本上说,沈溪无法解决一些要害性问题。

“唉!”

王守仁叹了口吻,“此战对于西北民生影响极大,开年后到现在屯田基础破除,宣大、三边和偏关地界收玉成无,现在只能补种白菜、萝卜和冬小麦,至少到明年夏收前都要靠大明其他处所补给粮食,在此期间九边需要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稳固民生,不能再轻动刀兵了。”

这话,不像是下级对上级所说,更多是站在朋友的态度规劝,不让沈溪持续进行甚至扩大战斗,保持眼前的局面就行。

沈溪当然知道现在外界都把他跟天子紧密接洽在一起,尤其那些反战的大臣,始终对沈溪抱有偏见,不会由于他领兵博得一场光辉的成功就对他有所改观。

“嗯。”

沈溪微微点头,没有多言。

……

……

关于未来大明扩大方向,沈溪心中已有更好的安排。

接下来几年九边基础会保持稳固,沈溪仔细思考过,如今草原上各大部族实力均严重受创,而且有了之前失败的教训,确定大明部队一出塞,那些对大明抱有敌意的部族便会看风而逃,明军深进大漠追击并不现实,就算把战斗缩小到只有一两万人出征的规模,也要耗费大批钱粮。

这并非沈溪想要看到的一幕,一旦百姓生活涌现问题,那就会有叛乱产生,进而引发战火,堡垒很可能会从内部坍塌。

沈溪这边碰到的麻烦,远不止天子何时回京。

很快沈溪收到胡嵩跃等将领的来信,盼看沈溪向朝廷上疏,让他们可以早日回到故乡,由于出征日久,屡屡打胜仗自视甚高的元勋们不盼看留在西北这种苦冷之地,最好尽快回乡,跟家人团圆。

胡嵩跃等人暂时没法来见沈溪,由于全军撤进张家口堡后,朱厚照第二天一大早便下旨将这支精锐兵马调往宣府,名义上是撤到后方休整,实在是为了确保行在的尽对安全,下一步这支百战百胜的雄师甚至会被打散,分辨下放到九边各地,对此沈溪基础采用了默认的态度。

消息由云柳带来,作为沈溪情报系统负责人,她不在外放名单中,可以自由进出沈溪居所。

云柳把胡嵩跃等人反馈的情报告诉沈溪:“……军中引起强烈震动,甚至有部队涌现逃兵,这是战场上都不曾涌现的情况!”

将士凯旋,急于衣锦还乡,朝廷不放行不说,甚至还把他们调到三边、偏头关这种苦冷之地戍边,这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发配了。

连番大战下来,沈溪军中基础人人立功,但功劳也有大小之分,比如一个屡犯军规的小兵封赏下来,不过就是个小旗或者总旗,朝廷赏赐的银子不过几十两,而参与追击鞑靼人的官兵,只要头脑稍微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