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怀(2/3)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对他最好的学生颜渊说的话。意思是说国家用你的时候,你就按照自己的主意施展才干往推行自己种种假想;国家不用你的时候,你就把自己的主意、假想收起来。能够很自然坦率地作到这点的,看来只有我和你有这点修养和作风了。

“八股文”又叫作代圣人立言,就是重要文字要用孔子、孟子的口吻说话。沈溪的破题是圣人行躲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此后洋洋洒洒六百字,一气呵成。

测验时间三个时辰,至未时结束。冯话齐优先看了沈溪的卷子,贴经和墨义题都给了满分,当看到沈溪的制艺文时,忍不住拍案叫尽。引来几名先生围观,最后一致给了个优等。

考完试,学塾放假三天。

沈溪回到药展,看到后院堆满了惠娘买回来的礼物,一时间童心大发,把这些礼盒逐一拆开再合上。由于没有吃午饭,看到好吃的便拿出来尝一尝,然后给陆曦儿和林黛分食。惠娘知道后抱怨了两句,让沈溪把礼盒回置好,并没有多管。

商会于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休馆三天。期间不吸收业务洽商,银号方面也发布休市,要到十七会才会恢复营业。

按照沈溪的提议,银号每旬逢五、六休市两天,逢年过节也会进行闭市。一者方便银号内部完成银钱的盘点和储存,再者是让百姓能公道谋划存钱和取钱,就算遇上挤兑,也能通过这两天的休市完成资金的补充。

之前第一次休市时,有百姓认为银号倒闭了。引发一波小的挤兑潮,但随后银号正常营业,百姓才知道本来银号不过是正常的休整。这次风波反倒形成必定的宣传效应,来存钱的人比之本来更多了。

八月十三晚上。惠娘提前给药展的人发礼物,丫鬟们都有红包,周氏和谢韵儿则各收到一份“大礼”,又是金银首饰。

周氏收了两次已经习认为常。而谢韵儿却还是第一次收,当她拿到金镯子时竟有些不知所措。

“……姐姐,每月的分红和月钱都没少我的。我……怎好意思再收这等珍贵的礼物?”谢韵儿赶紧推辞,由于她要养家,从来没在药展的分红上少拿一文,这让她有些愧疚,毕竟只是坐诊,而药展的重要营收实在来自于成药的销售。

惠娘笑道:“这半年多来咱药厂的生意很好,接连接到好几个大订单,盈利颇丰。药厂实在也算是药展的一部分,如今赚钱了,理应分些给妹妹才是。”

谢韵儿这才诚惶诚恐地把金镯子收好。

惠娘给她的金镯子,足足有二两重,按照现如今金银的兑换比例,相当于她在药展两个月的收进。

由于八月十五谢韵儿要回往陪家人,周氏也要一家四口单独过节,所以药展的节日提前了两天。

惠娘当晚筹备好月饼和一些吃食,还备了火锅,邀请谢韵儿留下来一起吃饭,晚上在药展过一个团圆夜。

谢韵儿没吃过火锅,有些不太适应这种饮食方法,但在尝过后却赞不尽口。

等吃过饭,丫鬟们把饭桌收拾好,惠娘、周氏和谢韵儿坐下来,除了说说闲话,也是把未来药展的一些发展大计相商。

闲聊的时候,谢韵儿手上还拿着她抄写的《桃花庵》诗。惠娘笑道:“没想到妹妹爱好这些诗词歌赋的东西,却不知是否爱好说本?”

“作甚说本?”

谢韵儿生在大户人家,这两年为了家事东奔西走,根本无暇往接触市面上的新奇事物。

惠娘笑道:“就是一些故事,若是妹妹感到无趣,不妨拿往打发时间。我这里有几本,都是自家作坊印的,我让小玉拿给你。”

惠娘把小玉叫过来,让小玉上楼把她之前早就看完的《说岳全传》、《童林传》拿下来,交给谢韵儿。

厚厚一摞书,谢韵儿随便拿起一本,翻看了几页,感到很有趣,于是决定拿回家慢慢看过。

“这些都是小郎写的,真不知他的小脑袋瓜里是些什么。”惠娘看着沈溪的眼力中布满着宠溺,“妹妹要是看完了,我这里还有,目前还没推出市场。若妹妹感到看文字太累,还有连环画。”

“嗯。”

谢韵儿点点头,不自觉又把眼力落在手头那首诗上,随口问道:“两位姐姐,你们可曾听说过兰陵笑笑生这个人?”

惠娘略微思索:“这名字倒是有些熟悉,却不记得从哪里听过。妹妹为何有此一问?”

谢韵儿叹道:“这段时间,这首《桃花庵》诗风靡全城,传说是个孩子写的,而诗的原作者却是个叫兰陵笑笑生的人。此人诗作得极好,应是有大才之人,可我却从未听闻他的名字,因而感到好奇。”

“孩子写的?”惠娘不由自主看向沈溪,马上记起来了,“那恐怕就要问问小郎了。你翻看下那些说本的扉页,每一本应当都是署的这个名字,以前小郎给宁化的叶县令作了幅画,也用的是这名字。”

谢韵儿把说本翻开,看到扉页上赫然有一枚章印,由于是篆体字,她先前翻读时没怎么留心,现在仔细分辨,可不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