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1/2)

刘健始终没到,朝堂上此时已经把悬而未决的事情给解决了。

沈溪以两省总督的身份,统调六省兵马,负责平叛事宜。但与此对应的,沈溪的官职也得进行临时性的提升,不能再只是右都御史。

朱祐樘问道:“沈卿家之前是以右都御史有缺湖广、江赣两省总督,如今和谐六省兵马,是否当予以拔擢?”

马文升作为主意批准沈溪有缺六省兵马提调之人,立即出列奏禀:“然。当以左都御史为宜!”

在大明朝,固然左都御史跟右都御史的官秩雷同,皆为正二品,但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一般是处所督抚兼任之官职,而左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则为都察院正官。

但为了提升督抚权威,尤其涉及九边、三镇等处总督,偶然也会让总督挂左都御史或左副都御史的头衔,此非定制。

如今沈溪以两省总督,右都御史监理处所军政事务,若提升六省兵马提调,必定要官升一级以示隆宠,否则碰到两广总督或者四川总督,沈溪没法以官品上压处所督抚一头,彼此官职相若,没人愿意听沈溪的。

不但天子在考虑这个问题,一众大臣也俱都凝眉思考,委任六省兵马提调,必需要保证其总揽兵马的最高权限,如此才干确保平叛事宜顺利开展。

李东阳一听这还了得?若那小子真的晋左都御史,难道在官场又进了一步,以后更难打压了,立即出列道:

“以左都御史有缺,极为不妥,本朝唯有马太师收复哈密是以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充当,那沈溪小小年纪,焉能与马太师并列?当以保持原职为宜!”

四年前马文升出任吏部尚书时,朱佑樘便未其加衔至少师兼太子太师,所以李东阳才会尊称马文升太师。

朱祐樘在这问题上,显然不想听李东阳的,他抬手道:“李大学士不必多言,朕认为马太师所言在理,沈卿家如今以右都御史,出任湖广、江赣两省总督,若不能加官以示隆宠,如何能服众?”

“既然有马太师之先例,如今沈溪以左都御史挂帅自然可以遵守,待战事结束,再撤回任命即可,如此也好正视听,避免军中涌现权责不明之情况。”

弘治天子说得非常诚恳,在场众多大臣提不出反对意见,张懋、刘大夏相继出言支撑,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向来以天子之意马首是瞻,自然是连声附和。

在这些人看来,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俱为虚职,又不是让沈溪回京城来坐都察院的堂,沈溪就算挂左都御史也不可能是朝廷七卿,天子阐明了会在战事结束后降职,根本就没必要纠结一时得失。

李东阳尽管心中不爽,但还是后退一步,不再言语,算是默认天子的决定。

……

……

由马文升所提,让沈溪以左都御史挂帅的决定,在讨论中顺利得以通过,这让弘治天子心情愉悦,感到到自己在朝堂上终于不再被文官团体牵着鼻子走。

他要提拔沈溪,实在是想证实,朕观赏哪个就会予以重用,焉能被你们文官团体的意见左右?

你们这些人,满口之乎者也,总是给我强调什么规矩,还有什么排资论辈,而朕讲究的是功劳和本事,谁有本事谁来担负大任,这也是朕要给儿子宣传的一种思想,不能由于资格深厚就重用,更不能由于别人年轻,就有功而不予提拔。

朱祐樘脸上露出微微红润之色,从龙椅上站起来,志自得满地说道:“那朕便在这里决定,以沈卿家为左都御史,挂帅统调西南六省兵马,平息处所叛乱……”

王华站在文臣那排的最后面,此时他似乎想出列说点儿什么,李东阳见状连连向他打眼色,意思是,西南六省又不是九边防务,陛下怎么安排由着他的意思,别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惹陛下反感。

任用领兵大臣本来天子私下里便可决定,拿到这种场合阐明天子尊重文武大臣。李东阳知道自己持续出列反对,是在跟天子叫板,已经引得天子不快,不想让王华也开罪天子。

这种事他宁可亲身来,怎么都不会让储相王华出手。毕竟王华现在还不是内阁大学士,假如现在就把王华推出来当枪使,那天子恼羞成怒下更不会容许王华进阁,这对文官团体的布局极为不利。

李东阳还要考虑今后跟天子和睦相处,该让步就得让步,只能在沈溪出任六省兵马提调的问题上让步。

那边朱祐樘说了一会儿,忽然似乎想起什么事情,道:“诸位卿家,固然以沈卿家为左都御史,不再有异议,但以左都御史提调六省军务,以何差事有缺最为合适?”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把沈溪的官职定在“左都御史”,重要是断定其身份已经与朝廷“七卿”等若,处所督抚那么多人,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尽对是无人能及的最高官职,但沈溪还需要另外一层身份来领兵。

之前两省总督,现在可以称之为“六省军务提调”,但这官职,显然未曾涌现在大明任何典籍中,也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天子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