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变化?(1/2)

到了尾月初,京城气象更加严冷,大雪漫天,街路基础都被积雪笼罩,朱山天天都要带着家里的丫鬟出门扫雪。

沈溪仍然处于赋闲状态,对于这种情况他甘之如饴,不用干活,还能领俸禄,也算是优差,但心中偶然也会有失落感,似乎激荡后的安静,总感到不那么踏实。

京城解除戒严后,仍施行宵禁,天天城门会在早晚各开放两个时辰,如此城外的粮食、木柴、蔬菜等可以运进城中,在必定程度上平抑了物价,百姓的生活逐渐步进正轨。

尾月初四,沈溪得到通知很早便往了兵部衙门,同科进士王守仁出来招待。

王守仁如今虽只是兵部郎中,但已代兵部侍郎事,重要是由于兵部尚书刘大夏在西北,兵部事情太多忙不过来,而王守仁做事能力又强,熊绣固然对王守仁敌视,但却不得不给刘健和李东阳面子,同时翰林学士王华也找到他,盼看对儿子多加“督促”。要知道如今王华有很大的机会进阁,所以熊绣转变了态度,算是对自己未来仕途的一种投资。

熊绣感到,即便这次投资不成,也断不至于亏本,王华在朝中地位很牢固,跟内阁三位辅政大学士关系紧密,将来王华就算做不成阁臣,做到礼部尚书或者詹事府詹事,对熊绣来说也算是朝中一大奥援。

熊绣固然年岁不小,但仍然有政治上的抱负,而且此人在经营圆滑上很有一套。

王守仁道:“沈中丞,不出意外的话,战功应当在六天后颁布。如今内阁已呈递司礼监,只差陛下御批。至于都督府那边已将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往,当初你麾下的部分人马会分配到边军,您要有心理筹备!”

由于沈溪带着的京营兵立下大功,很多人都连升三级。

尽大多数士兵,即便是沈溪在土木堡抽调民夫临时参军的那批,也一跃而成为百户甚至更高的官职,京营没这么多空缺分配,不过此时边军因战损严重,缺额军官很多,朝廷便打算把沈溪麾下抽调部分充实边军。

沈溪心想:“朝廷如此调配,一来是为了方便,让有功将士可以尽快得到实缺,也有将我麾下兵马打散建制的意图,有人留在京营,有人则分配到边军,以便降低我的影响力。”

沈溪道:“为何会在六天后?这中间难道有什么讲究不成?”

王守仁轻叹:“没什么讲究,只是宣府传回消息,说刘尚书会在尾月初十抵达京城,兵部、礼部、吏部等衙门,筹备在这天同一论功请赏!沈中丞不必多心!”

沈溪尚是第一次从朝中人口中得知刘大夏回期,之前没任何人跟他说过这事,连谢迁都对他三缄其口。

王守仁又道:“沈中丞,有件事还得提示您,由于您现在已不再担负延绥巡抚,关于战功赏赐申报方面,是由与刘尚书一同回京城的王中丞呈递此事,当日……您可能并不会进宫!”

沈溪微微点头,关于此事,他早有预感,固然此次对鞑靼一战最大的成功是由他主导,功劳也数他最大,但由于他暂时被投闲置散,连申报战功这种事,都需要继任的延绥巡抚王琼来做。

沈溪在献俘日固然是出尽风头,但也因此招来文官团体的强力打压,沈溪越发感到目前自己分歧适留在京城,文官团体可不像宦官团体那样轻易搪塞。

历史上的刘瑾,固然打压异己,残害忠良,但也保持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文官团体对政敌的打压却是不遗余力的,即便是感到对他们有要挟,也会狠踩一把,在文官团体眼中,非我一党其心必异。

沈溪深知大明官场的险恶,即便是刘健和李东阳这样的名臣,也摆脱不了党同伐异的思想。

对于进不进宫,沈溪没多少想法。

至于刘大夏在天子眼前怎么说自己,他不强求,料想刘大夏作为文官团体中相对边沿的人物,在朝局上应当能看得明确,不会轻易把自己打进敌人的行列。

朝中谢迁、马文升和刘大夏,隐隐形成一个小团体,看起来固然没有刘健、李东阳领衔的文官团体壮大,但因有两个尚书一个内阁大学士,这团体实力也很雄厚。

如此一来,倒沈派固然很强,挺沈派也不弱,两边保持相安无事,最好的措施就是把沈溪这个惹祸精送走,持续保持相对均势。这也是沈溪从开端就料定自己必定会被委命为处所督抚的原因。

至于让他往做一省布政使,这种可能性不大,督抚的职务始终比布政使高,算是布政使的顶头上司,沈溪在没有毛病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降职处理?尤其是在这照功行赏的关头,没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讳。

沈溪笑道:“此战中,王同年功劳不小,在论功请赏中,应当会高升吧?”

王守仁有些为难:“沈中丞言笑了,实在在下志向,并不在朝中,倒盼看治理处所,造福百姓……”

沈溪早前就察觉,王守仁实在无心在朝堂上有多大作为,这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王守仁生活在父亲的暗影中,李东阳等人对王守仁的观赏,重要是出自于王华在朝中的地位。王华作为翰苑一系的头面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