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一章 忽必烈的玩意(2/3)

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大玉海成器于至元二年(1265年),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他经趁那个超级大家伙盛酒,大宴群臣。

最初时大玉海被放在元大都太液(如今的北海)中的琼华岛(现在的白塔所在)广寒殿,元朝灭亡时,元朝余部撤至漠北,大量在大都的宫廷珍宝带不走,被明军所得,包括那件“渎山大玉海”。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接下去的200多年时间内,大玉夯直就安安稳稳被放在广寒殿里。

谁没事会去动它?

底座不算,玉海本身重量至少在7000斤以上,你都不用怎么的它会被偷!

不过到了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一场大火把广寒殿烧了个精光蛋,里头放着的大玉翰被烧得面目全非!

之后,经历过大火的大玉海很凄惨,长期被人遗忘在宫殿废墟的角落里,压根就没人去理会。

不知在何时,京城西华门外真武庙的道人发现了废墟里的这个大“石头瓮”,觉得用它腌咸菜最合适不过,便想办法将把它连同底座给拉到了真武庙,当起了腌咸菜的坛子。

就这样它一直呆在真武庙里,一直到了康熙年间才被识货的人发现:这真武庙里的腌菜坛子居然是当初忽必烈的大酒缸!

不过没人把它搬走,接下去的几十年,它还继续被留在真武庙。

到了乾隆年,嗜玉如命的乾隆听说渎山大玉黑真武庙里的事,它也就成了皇帝的宝贝,还给它新配了汉白玉雕花座。

很奇怪,乾隆只用金钱买走了庙里的玉海,但不要底座:张楠还知道,弘历还让人雕了个稍微小一点的石头钵放在原来的底座上留在庙里。

因为大玉海经过了长期的火烧、风吹日晒雨淋,在乾隆看到它时,大玉虹已面目全非—了让它重现昔日的光彩,乾隆先后四次选派御用玉工对它进行了大规霓复性的雕刻。

那它的原配底座呢?

去哪了!

张楠是知道它一直就在真武庙里,可那是上辈子有人找到它之后的研究结果:从乾隆年开始,这个原配底座就被开始被人遗忘,甚至连庙里后来的道人们,也渐渐不知道这个底座和上头那个大石钵的来历。

问翁叶铭这件东西怎么来的,后者道:“前年有朋友说那一片拆迁,因为靠着紫禁城,原本应该还是在皇城的范围里。

我和朋友就去逛了逛,看看能不能淘点老物件,结果在户人家的院子里看到这玩意,那地方以前就是真武庙。

花了五百块,感觉放这边正好。”

是正好,很配这大花园的环境:这对元代加清朝的组合看着一点不别扭,挺好。

至于它为什么会在变成了民宅的真武庙里等着翁叶铭把它带回来,没有被其它什么机构或人发现、弄走这码子事,就不用去多想,反正感觉它们留在这里当摆设很顺眼。

这东西在自个的宅子里,那别人是别想弄走的,至于那件大玉海,就继续和它的清代底座待着吧,反正上辈子都是那样的组合。

说到那件大玉海,关兴权和林明没见过≈明对那个忽必烈的大酒缸不感兴趣,倒是关兴权问了句:什么玉的?

“南阳独山玉,这会一帮子专家还在扯它到底产地是哪里,其实任何一个和玉打过交道的南阳人看到那个大玉海,都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那就是南阳独山玉。

还扯说渎山大玉海的'渎山'是因为太液那边环水的原因,少见多怪!”

呵呵……

专家,这年月的“专家”就开始不值钱了!

没多再计较这对奇怪组合的事,想着将来有了高加索幼犬后可以弄几只去剡县的庄园,至少比藏獒聪明些。

张楠喜欢藏獒,对高加索犬的感觉更好点,这倒不是上辈子网上流传的高加索犬咬死藏獒视频、认为藏獒比它的后裔差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感觉高加索犬都能成东德的边境巡逻犬,应该足够聪明。

看家护院,藏獒勇猛是百分百足够,要是能够聪明点就更好了。

至于那条倒霉的藏獒被倒霉的咬破喉咙这码子事,那只能说它比较倒霉:两边桥狗绳,瞬间的生死相搏,一点外因就可能导致不慎丧命。

再说养它的人估计不是牧区出来的藏民,不知道藏獒本就有个天生的缺陷:因为身材强壮,这转身比较慢,对自身脖子的防护比较差。

牧区的藏民知道藏獒的这个缺点,就用一个超级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在放牧时还真需要藏獒和雪豹、野狼拼命的70年代,藏民们还在用那个土办法。

项伟荣告诉张楠的:手掌宽的一条生扭,从里到外钉上两圈钉子,再套在獒脖子上当狗项圈!

这样武装起来的藏獒……

嘿嘿!

九獒沉航母的可能性不大,一獒战三狼绝对就跟玩似的!

你咬呀!

就怕你不咬藏獒最脆弱、防护最差的脖子!

咬吧,绝对酸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