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六章 郑和的船?(3/3)

不过还发现了景德镇的民窑青花碗,我看着应该是永乐年,最晚宣德时期的东西。

可能是郑和船队的船也不一定,商船装竹节炮的不会太多。”

对这个陈江华懂行,谁让他的工作单位是甬城展览馆,而老师又是馆长同志。

华夏古代航海方面的研究,农博升可是专家中的专家。

不过不对呀!

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

换成现在的度量衡,那就是长度超150米,宽度有60米余,万吨级别的!

第二种叫“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就算是最小的那种,这长度都超60米,宽度过20米:“大鲨鱼”号正在打捞的那艘沉船,长度还不到20米!

一说心中的疑问,通话器对面的陈江华道:“船太大,沉船的时候不可能被海底的泥土覆盖,至少在寒里泡了550多年,暴露在寒里的部分早就烂完了。

两门竹节炮是在海床土里露出来的,距离残留船体都有个五六米,我认为这船就烂得只剩个船底,文物都散了。”

这一听,也有理:小船好保存,大船反而烂得快。

又说了几句,那边暂时发现的文物很少,倒是有些船上的铁质品构建。

木船也有铁,特别是战船。

但瓷器很少,陈江华暂时认为那船有可能是在返航途中沉没,从大明输出的瓷器早就该出手了。返程就算装了货,那也很可能是带回大量香料,甚至是大米。

时间流逝,那些物品早已被时间同寒摧毁,沉船上再有重大发现的可能性不大。

“……不多也无所谓,搜个几天就走∫这全是磁州窑的东西,兴趣不大,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点新发现……”

说了有五六分钟,这才结束通话。

水下的潜水员继续换班清淤,发现下边那艘船应该有四个货舱,有两个甚至连上头的盖板都还在。

直到中午12点,都打算叫人上来吃中餐、下午继续。

结果……

维塔-布鲁诺从海底浮上来出现在阳光加班边,手里的网袋里有个大家伙。

张楠眼神不错,已经看清楚了那是个什么东西,但还没等自己说话,摘下潜水镜的维塔就道:“老板,这种瓷器下头有小半船舱,都固定在木架子上。”

“卧-槽!

你开玩笑呢!”

那是个大盘子,一个直径至少40多公分的青花大盘!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