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二十六章 海捞瓷,就这命!(3/3)

,雅致而清爽……青花料应该是国产的石子青,发色晕散,比较柔和。

好吧,刚才那是官方说法。

不管是外销瓷、海捞瓷、民窑,它其实都代表了一个意思:大批量制造,拿去赚外国佬钱的东西!

前几年国家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都卖了换外汇,那是因为自个的大部分科技产品没人家好,只能卖手艺、土特产……

而清代的民窑瓷器,就算精细程度和公益比不上官窑瓷,就算在道光二年,那也是能够倾销欧洲的东西,妥妥的“高科技”!

美国人会把最顶级科技卖给华夏吗?

不会!

同样道理,外销瓷就没有顶级的华夏瓷,连前天张楠收起来的那个青瓷碗也就是个普通级别的货色:自古以来华夏出口瓷器就这习惯,一般意义上的官窑不出口,你还想要秘色瓷?!

哦,元朝那个奇葩除外,会卖、赠送给中东、近东王公官府督造的青花瓷:那会华夏本土,从审美观上对青花瓷还不怎么感冒呢。

这几年张楠看多了官窑瓷,也看不上这些民窑青花。

21世纪时有两次,每次近百件“泰兴号”沉船瓷器“回归故乡”,那是各种宣传媒介都上,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谁都知道那些玩意压根不值几块钱,就是个宣传效益,在加点历史教育意义等等。

至于经济价值……

全世界还有36.5万件。

进博物馆是这些瓷器中的一部分很好的归宿,但它们绝不是真正私人藏家的追求和喜好。

基数太大,最多搞几个放着算个品种。

民窑,海捞瓷,就这命!

除了白瓷和青花,杂色瓷都是酱褐色,或者说……

它们压根就不是瓷器!

刚才看到这篮子出水,项伟荣对海底下干活的伙计们就有点无语,这会手里拎起一个酱色的家伙事,笑着道:“那个维塔他们也够拼的,连茶瓶都不放过。”

老家习惯,瓷质茶罐叫茶壶,口头叫“茶瓶”的物件,那就是陶制品,外边有一层酱色粗釉,农忙时候领着去田间地头送水送汤的物件。

和水缸一个材质,粗,摔了也不会太心疼!

张楠也有点无语:这东西,20年后白送人都没人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