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章 藏家的宝贝(3/3)

这些都能从枪套上两排超长的铭文上看出来:枪店和制作所的名字都刻在上头。

项伟荣把枪递给裘波,说了句:“拆开仔细看看,要不要换损耗件。”

裘波也不说话,接过手枪和弹匣,将五发子弹卸掉。

子弹顺手就扔进了垃圾桶,这不是稀缺品,勃朗宁短弹在美国要多少就有多少。

至于修复枪支,弹簧一类的损耗配件都是小问题,无论是枪本身还弹匣内的弹簧,在美国都可以简单搞定。

特别是这种有原型,还是用如今还量产枪弹的枪械,维修起来更方便,甚至在庄园内就能搞定。

美国枪械管理松懈,“联合力量”还有不少特权,壁们在庄园二号楼的工具间那就搞了个“小型作坊”——别说枪弹复装这类小动作,自己造枪都没问题。

“这枪挺少见的,老板,我在纽约枪展上见过一次,卖主开价5万美元,不知道最后有没有成交。”

说话的是林曼,这会他已经整好东西了。

张楠道:“这枪在华夏的博物馆和旧军械仓库里应该有,在美国这么贵?”

5万美元对张楠而言是小钱,但在枪械收藏上来说,那几乎就是个天价。

林曼点点头,道:“是很少,可能全世界也就美国和华夏还有这枪,总数绝对不会到一百支。

那个藏家说这枪从41年底开始生产到44年的2月,与其生产相关的数据资料全部在轰炸中被摧毁,总产量无处可查,根据推测大约也就生产了有4500至5000支。

这种手枪一开始全部派发给了日本陆军侵华部队,到了战争后期才有一小部分随着被调遣的驻华日军南下太平洋战场,其中小部分在战后被美军作为战利品带到西方。

目前整个西方世界记载在册的浜田式手枪只有二十几支,都是藏家的宝贝。

生产序号全部介于2214和2959,这支编号2518,正好符合之前的统计。”

至于其余的浜田式手枪,不用说,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极少量留在华夏,或者被埋藏在亚洲战场的某个地方。

连日本本土也好像没了这枪:都给了外出侵略的部队,本土部队压根就没派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