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99.第99章 指婚(2/2)

“留下来喝一杯水酒也好。”薛姨妈也连忙上前道。

对她来说,这件事是峰回路转,非但贾家那边的隐患彻底根除,和郡王这边也彻底定下来了,可算是大大的好事,自然喜笑颜开,满脸都是喜色。

内侍又推辞了数次,这才由柏杨陪着送到了门口,拿了个鼓鼓的荷包,回宫去了。

柏杨回到正房时,众人都正在同宝钗道喜。不论心里怎么想,她这个郡王妃是跑不了的,自然没有人敢怠慢。就连王夫人也收拾好心情,和颜悦色的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回头跟薛姨妈私底下说话,她才抱怨道,“妹妹也真是的,倘若你早说宝丫头已经定下了和郡王那边的事,我做姐姐的,岂有不跟着高兴的?自然也就不会再想别的。你倒好,瞒得跟铁桶似的,倒弄得我们如今里外不是人。连宫里的娘娘,也因着此事,被陛下发落,正禁足呢!”

薛说到这个,薛姨妈也的确是有几分内疚,“当时事情还未定下来,哪能到处说嘴?倘或最后竟没成,宝钗的名声就都糟蹋了。是以才不敢说,并不是故意隐瞒。”

王夫人还道,“别人就罢了,咱们一家子骨肉,难道你连我也信不过?罢罢,既然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薛姨妈说尽好话,她才勉强回转过来,说了一番亲戚之间互相提携的话,直到天色不早了,才带着贾家的姑娘们离开。

他们的离开没有影响薛家人的狂欢。相反因为客人都走了,薛姨妈反倒更放得开,立刻让同贵通知下去,所有人这个月的月钱翻倍,而且今儿不拘是在哪里当差的,都许大家休息半日,晚上府里开宴,让众人同乐。

柏杨有心,还使了人去接黛玉。

听说了这个好消息,黛玉也满心欢喜,回来的路上甚至已经盘算着自己压箱底的那些东西里,能挑出几件来给宝钗添箱。

等她的马车在门口停下时,忙碌了一下午的薛家人已经整治出了晚宴的席面。主子们一桌,摆在正房,下人们摆在院子里。至于那些门子一类不便过来的,就在自己的地方吃,都不耽误。

黛玉一进屋,便坐到了宝钗身边,低声打趣了几句,见宝钗脸红得像要滴血,不由道,“这可算是找着能整治你的人了,咱们贤惠庄重的薛大姑娘也有脸红的时候!”

宝钗这一下午都坐在这里,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惶恐,又是羞涩。

周围的人都在为这件事高兴,她自己自然也是高兴的。想想曾经见过的和郡王,无论姿容谈吐,都不愧“良人”二字,又是哥哥们看好的,必不会有错。然而未婚的姑娘想到将来会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跟一个并不熟悉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有全新的人际关系,心中在期待的同时,自然也难免忐忑。

而且这种忐忑,她还不能同任何一个人说,只能任由它们在心底慢慢的发酵,酝酿。

本以为黛玉来了,总可以说几句体己话,哪知道对方一来就打趣自己,宝钗这时终于没忍住,啐了她一口,“你且等着吧!”

如今取笑自己,他日出嫁的时候,倒看她又是个什么情状!

黛玉道,“那你可要好等了。”

后头还有些话,但在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里,她没有说出来扫兴。

但宝钗还是听出来了,只怕她还是放不下宝玉,便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离了贾家,你便连半点心气多没有,就要这么过一辈子?”

“这同贾家有什么相干?”黛玉道,“不过是又想起小时候的事罢了。”

年幼时那癞头和尚曾说过,父母若不能舍了她去,这一身的病,是一辈子都不能好的。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原本这一句话,黛玉自己本心里,也是当做笑谈来听来看的。

然而当那一日,在石钟寺门外,柏杨对她说“惟愿你一直都牢记这句话,一生都不要再落泪,安安稳稳的”时,黛玉才惊觉,也许那就是自己无法摆脱的命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