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兄弟促膝谈(2/2)

“如果高某所料不差,这位秦使君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在长安这一摊烂泥中,除了白白的蹉跎时间,争权夺利,怕也没机会再做其它……”高适的揣测很是新颖,这让杜甫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秦晋,也许他一直就没看懂这个年纪轻轻却屡屡一鸣惊人的秦使君。细细思量,高适的法也很有道理,这正好解释了,秦晋为何在占据优势的时候自请外出。很明显,高适对秦晋的评价显然不低。“哥舒老相公这回算错了棋,只怕麻烦不会……”高适忽然又提及了远在潼关的哥舒翰。这让杜甫又是一惊。“哥舒翰?老相公素来忠勇,又手握重兵,他,他能有什么麻烦?”高适苦笑道:“子美兄太过刚直,看不清这官场的龌龊与险恶。总之,这一关想要平安度过,并不容易。”室内的气氛有些沉闷,高杜二人就别重逢之后,甚至还没叙旧,就一直在议论着长安现在和将来的局势。“仲武兄既然在潼关军中屡受排挤,何如趁此机会运作一番,离开哥舒翰的视线。”在杜甫看来,高适为官多年,颇有能力,但苦于不得志,现在连五品的门槛还没能越过,于是已经有心向秦晋举荐此人。谁知高适却摇头拒绝了。“高某奉了老相公之命返京,岂能半路而逃?总要善始善终。”当世之人,尤其为官者,最重视的就是名声。有时候甚至可以,名声的大决定了官职品秩的大高低。如果高适在此时趁机谋求离去,无异于背弃了哥舒翰的交代,这对他的名声是十分不利的。“临回长安之前,就已经探明了山东乱军的情形,据大军已经云集陕州弘农。一场大战怕是在短时间内就要爆发。子美兄随秦使君到冯翊郡去,也不见得安全,早有消息指称,叛军已经攻下了半个河东。”对此,杜甫并不奇怪,甚至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表现十分淡定。这让高适颇感意外。“难道子美兄早就得知了这个消息?”要知道,这些消息是高度保密的,甚至连天子对其中内情的知晓都是有限度的。哥舒翰如此严密的封锁消息,并非有意蒙蔽天子与百官,而是不想这些消息对关中民心士气造成不利的影响。可现在连杜甫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朝中知道的人也一定不会少了。“为兄也是听秦使君的,而且秦使君曾反复叮嘱,不得外泄!”......秦晋在裴敬的汇报中得知了杜甫的好友高适由潼关返回长安,考虑到这又是一个他能够叫得出名姓的历史名人,便有心去拜会一番。但人还没等出了军营,卢杞便怒气冲冲的赶来寻他。“使君,杨国忠那厮不怀好意,摆明了要为难咱们神武军,这口恶气实难咽下。”“卢兄慢慢,究竟杨国忠又折腾什么幺蛾子了?”裴敬随口安抚着怒气冲冲的卢杞,秦晋却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之所在。政事堂一定在神武军所需物资上做了手脚...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