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2/4)

宣王等了多日,再问如何?纪回答道:“还是不行,此鸡沉着不够,一听到其他鸡叫就会冲动,还不是大将之风!“又过多日,宣王再催,纪回答道:“大王!现在仍不行,此鸡一接近其他鸡,就会气昂昂雄赳赳,如此匹夫之勇还不是最好的斗鸡。“最后,宣王失望,不再催问。一日,纪省子主动向周宣王报告:“大王!任务已完成。此鸡现在听到其他鸡啼叫,恍如不闻;见到其他鸡跳跃,恍如不见,简直就像一只木头鸡,气定神闲,已是全能全德。其他斗鸡只要见到它,就会落荒而逃,不战而胜,这才是真正的斗鸡。“可见,“呆若木鸡“非拙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慨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可见“拙“一点,人生比较平安、顺利。

----------------------------------

做人不要透支了你的信任

????????你透支了体力,休息休息总会恢复!

你透支了金钱,开源节流总会盈余!

可是你透支了信誉,费再大体力,用去再多的金钱都换不会别人对你的信任!

仿若揉皱的纸,再努力你也不能再度抚平!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秘密。

当别人向你倾诉秘密的时候,说明他信任你,并且认可你的人格。

面临倾诉者最主要的是保密,哪怕是不堪的隐私,我们只要倾听、理解、劝慰,然后就是忘却——忘却他说过的稳私。

始终认为,倾听秘密然后消除秘密,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准则。

能相信你,很信任的把知心话告诉你,就是认可你的品德,不要把别人的信任当成一件可利用的工具。

能相信你的人都是培养了多年情感的人,不要让给你说内心贴心话的朋友一个个寒心的离开!不要让相信自己的人越来越少!

信任就是一把刀,你给了别人,他就有两个选择:捅你或者保护你。

所以时刻警醒自己:谨言慎行、低调做人、管住自己的嘴巴:

1、事情没完全确认前,先不说,好比钱没到帐就不是你的,万一变数你会尴尬;

2、任何秘密,就地消化,到你为止;

3、说话别夸张,为了一时效果惊人,你要付出不靠谱的代价;

4、口无遮拦者都是只管自己说的爽,不管别人听的心情;

5、背后不道人是非长短,不通过表象猜测而给别人下结论,因为猜测的都不真实;

6、你总认为你说的话别人不会知道,其实都会知道。

----------------------------------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我都有一些期许和信仰。一般人除了信仰宗教以外,有的人相信金钱万能,有的人相信权势有力,有的人相信情爱美好,有的人相信友谊关怀胜过一切。当然,也有的人相信因缘果报。但是,芸芸众生中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相信命运。”

????????一个人有心向上、向善、向好,总是善的因果,这时如果有求于朋友助他一臂之力,只要是好的朋友、有力量的朋友,都会不吝伸出援手。反之,即使亲如父子,如果儿女所做非法,素行不良,为非作歹,却不断向父母需索无度,明理的父母也不会满足他,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同样的,我们求助于神明的保佑,如果是如法而求,不做违背因果之想,就等于官员不是用贿赂,不是私相授受,不是私自图利他人,不是假公济私,那么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都能获得一些助缘。

????????不过,佛教是一个讲究因果的宗教,所谓因果,就是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相对的,你想怎么收获,就必须先怎么栽种。所以一个人只要自己培养的福德因缘具足,即使没有神明帮助,只要缘分一到,什么都能如愿;如果没有福德因缘,即使向神明求助,不说神明不能私自以他的权力来决定一切,即使他有神通威力,如果不依法行事,也不称之为神明。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对神明有所祈求时,总是备办三牲四果到庙里拜拜,或是承诺装金塑像;人间的贪污贿赂,都于理不合,何况人与神道交往,更要以道德、信仰、慈悲来广结善缘,才能得道多助。

????????在佛教里,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佛不度无缘之人,佛陀也有无奈的时候。

????????有一个坏人名叫乾达多,一生作恶多端,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就是有一次走路时,看到一只蜘蛛,本来一脚就要踏到蜘蛛的身上,可是心念一转:这一脚踏下去,蜘蛛就死了。由于当下生起一念的善心,赶紧收起将要跨出的一脚,于是救了蜘蛛一命。

????????后来乾达多死后堕入地狱,蜘蛛有心想要报恩,佛陀也想满足蜘蛛的愿望,于是把蜘蛛丝一直垂放到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