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Sect.43. 嘉庆之节 1(1/2)

郭府书房。郭威将一张纸递给长子:“君贵,你看看这个。”

君贵忙接过来,只扫一眼,便道:“这是……那个名单?”

郭威点头:“对,吵了半日,最终拟出这么个移镇名单。你看看,能看出门道来么?”

“王令温……杨信……王饶……刘词……,高邺王……慕容侍中……符魏公……,”君贵仔细研究,思索着慢慢道:“这好像是两条线?”

“不错,我特意叫他们打乱了誊写的,难为你竟看出来了。”郭威笑道,“其实这里面爹想要保的,只有三个人。最后能够如愿保下来,也算是险胜。”

“三个人?……儿子瞎猜猜,应该有高邺王和符魏公,是不是?”

“对。符魏公且不说了,前日高邺王到咱们家,我也是当面答应了他的。”

“还有一个人是谁呢?”

“刘词。”

“刘节度?儿子不知他竟能得爹如此青眼。”

“此人骁勇坚毅,勤勉温厚,在军中也算是难得了。去年平定河中之乱,他从同州西来策应我,助益良多,你可还记得?”

“自然记得。--爹是怎么保下这三个人来的?”

“你刚才已经看出来,爹用了两条线来设计这个移镇之策。原本,我想把这三个人都放在同一条线中,然后以官家之名将这条线抓在自己手里,只让他们去议论另一条线。可是实际运作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所以爹只能先将高邺王和符魏公放到我要力保的这条线中,刘词的位置,则靠随机应变了。”

郭威指点着这份名单:“邺都留守身份极高,历朝都留着它用以奖励大勋。便是先帝,当年也是做过魏博之主的。后来,邺都留守杜重威叛乱,高老爷子受命平定,进而取代杜氏得到了这个位置。如今好几年过去了,小官家要重新布局,势必要动他。前日我当面跟高邺王也是这么说的。所以,高邺王的问题不是如何保住魏博,而是离了魏博,选哪个去处才大致相当、不失颜面。郓州是个大州,守着巨野泽,人民富庶,战事又少。高邺王去郓州,也可以算是疗养了。我问他移到那里去可好,他没有异议。而符魏公呢,我替他选了青州,因为青州的刘铢是必须离开的……”

“所以在邺都和青州之间,爹安排了两个州来做中转?”

“对。这条线上的人物,分量要大致相等,否则就转不下去。慕容彦超是先帝同母异父的兄弟,颇得官家倚重,把他纳入这条线,官家是不会有意见的。”

“儿子明白了,掐住头尾两个州之后,在中间进行运筹。如此,邺都的高邺王移到郓州,郓州的慕容氏移到兖州,兖州的符魏公移到青州,一条线就理顺了。可问题是,青州的刘侍中何去何从?邺都空出来的位置,又由谁去填补呢?”

郭威高深莫测地笑了:“这种难题,咱们就交给官家好了。官家自己回答不了,自然会叫上他那个御前小班子商量。嘿嘿,爹正等着看他们能商量出个什么结果来呢。”

“那么另外一条线呢?爹是怎么运筹的?”

“所谓另外一条线,说白了就是刘词的线。我之所以把刘词另置一线,是因为刘词目前在华州领着镇****,而镇****节度使的位置,却被史弘肇和苏逢吉同时盯上了。为了保证高邺王和符魏公的去处不被搅和,我只能把刘词单拿出来,再去跟他们慢慢推挡。”

“苏氏和史氏都有各自的人想塞到镇****去,对吗?”

“对。河阳李晖,胆小贪财,苏逢吉却把他捧成万民爱戴的良吏,说是堪当西部门户。鄜州留后王饶就更离奇了,他那个检校太傅,原本就是花银子买的。此番也不知给史弘肇送了多少孝敬,史弘肇竟将他夸赞成军政奇才,似乎连鄜州正职焦继勋都比不上他的治理之功。杨邠和王章也帮着史弘肇,所以,最后镇****的位置,就给了王饶。”

君贵皱眉道:“爹就由着他们胡来么?”

郭威淡淡一笑:“史弘肇虽然跋扈,咱们平定河中之乱时,若没有他都辖禁军警卫都邑,禁绝流言虚语,咱们哪能成事?何况先帝建鼎之初,京城民力疲敝,他与我一同尽心王事,多方筹划,知无不为,共度时艰。我与他的同僚之谊,比旁人要深上两分。是以,史太师的面子,爹一向不驳。”

君贵不做声了,心下大不以为然。郭威看出他心思,拍拍他的肩:“小子,别忘了在这条线上,驳史太师是次要的,保刘词才是主要的。他们拿王饶把刘词给挤走了,总得容我替刘词安排一个合适的去处吧?刘词又没有过失,总不能给下发到一个小州去吧?所以我拿邢州安顿刘词,他们也无话可说。甚至,他们都察觉不出来我是在保谁。”

君贵再次仔细琢磨那张名单:“贝州王令温移到安州,安州杨信移到鄜州,鄜州留后王饶移到华州,华州刘词移到邢州,邢州薛怀让移到同州……”看似简单一份名单,其中却暗含着轻重缓急,包裹着进退得失,平衡着各方利益,可谓布局缜密,一丝不乱。君贵心里不由深深佩服父亲的手段:“爹这份运筹帷幄的深思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