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六百三十六章 为生民立命(2/3)

子弟读书考试做官平唐国做官要考试,举孝廉平汉国做官靠举荐什么的,那都是好处大大滴。

两国皆以仁孝治天下,忠臣必出于仁孝忠厚之家。那些乐善好施的家族,子弟必是孝子忠臣,朝廷当然要优先录取你家累世富贵,却一毛不拔,如此不懂仁爱之家,岂能出忠臣不好意思,你家儿孙若想当官,请靠边站。

什么,你家儿孙有本事,硬是通过层层考试,层层举荐,最后到了殿试阶段,皇帝亲自选拔不好意思,皇帝那儿有账本啊,谁家重仁孝慈善捐款越多越重仁孝,皇帝记得清清楚楚。到时拿出账本一看,皇帝大手一挥,就把那些不懂“仁孝”的家族儿孙亲自给黜落。

这定北劳务派遣公司成立运作之后不久,平汉国与平唐国内,从朝廷到民间,开始纷纷颂扬皇帝仁爱至极,乃是千年难得的明君、圣君。

为什么因为大家谁也不是瞎子,那些干活的民壮,全都按时拿到工钱,从不拖欠,而且人人都有厚厚的新棉衣穿着。不光如此,每个民壮还都能领到一袋公司发下的烧饼留待路上吃。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上前一看就知,半点没法作假。

最关键是,两国皇室此举没花国库一分钱,两国朝廷的几位宰相与重臣们,自然对此赞不绝口。

天下臣民交口同声盛赞皇帝仁爱,两国皇帝心中自然美得不行。

然而更让皇室高兴的是,这个定北劳务派遣公司,不光给他们赢得盛誉,更给他们带来每年上百万枚银钱的收入

什么,你说这定北劳务派遣公司完全靠善款捐助活着,根本没有盈利点嘿嘿,这里头的门道,可就黑咯。

我们这是劳务派遣公司,当然就得有考核。负责运送粮食建木等后勤物资的民壮,必须按时到达,路上若有延迟,或者货物有损坏,当然要扣钱,甚至不发工钱。免得有些破皮无赖混迹其中,坑骗这些善款。

两国几十万民壮昼夜来回运送,延误之类的事情,损坏粮食货物什么的,总是难免的。到了发工钱的时候,大约会有两万民壮因为考核不过关,被扣部分工钱。另外还有两千多,会因为各类原因,被全部扣除工钱,并辞退。

这些扣下来的钱,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公司收入。两万民壮每十天扣一个枚银钱。一个月就是六万枚银钱,一年就是七十万枚银钱。

当然了,这些是故意漏给聪明人看的,不过是公司收益的九牛一毛。

要知道,这些捐助的善款集中起来之后,怎么花呢比如买谁的棉花做棉服,买哪儿的羊做羊汤,可都是定北守备团说了算,两国臣民对此一概不知。这其中的价格么,自然是有商量。

目前按照计算,一年下来,公司纯盈利在三百万到五百万枚银钱之间,到时候分账,两国皇室收益在一百万枚银钱往上,守备团分得剩下。

然而这仅仅是目前估算出来的收益。别忘了两国之中,抗旱,抗洪,蝗灾,瘟疫,等等都需要民壮去干,还有灾后重建工作。其他什么修驿道,修宫殿,之类的建筑活,也要召集民壮。包括给各支兵马运送粮草后勤物资等等此类。总而言之,两国内凡是要用到民壮的事儿,都被定北劳务派遣公司包了

以往这些事儿,都是两国宰相与高官们打着国家徭役的旗号,不花一分钱召集百姓来干。如今有了劳务派遣公司,这些事儿自然就得交给劳务派遣公司来管。

刚开始,有宰相察觉事情不对,觉着这定北劳务公司权力太大,应该压制。于是上奏皇帝,要求仍将这些事儿归于朝廷相关衙门管理。

皇帝当然不会同意开什么玩笑,老子在挣钱啊那个李副团长早就跟我做过备报,国库里的钱才是大头有了这个劳务派遣公司,朕就能名正言顺把国库里的钱变成皇家内库的,同时还能照拂天下万民,何乐而不为代价不过是朝廷官员损失些权柄,这算什么。我本就愁着相权过大,想要削一削哩这公司一举多得,朕要是同意宰相的奏章,朕就是个瓜皮。

瞅着李得一秘密送来的收益估算与未来发展建议,两国皇帝大手一挥,直接发下圣旨。从今往后,全国百姓服徭役,都要集中归定北劳务派遣公司管理,以使皇室仁爱之举,能够惠及全国百姓彰显皇室对百姓平等爱护,以遵先贤“为生民立命”之圣教。

这道圣旨一下,两国皇帝瞬间就牢牢占据住道德舆论的制高点。两国宰相与相关受影响的重臣再想阻挠,就得考虑一下天下民心所向的问题。再说,大家出来做官,都是打着“致君圣贤”的旗号。如今皇帝如此爱民的仁圣之举,直追先代君王,你这当宰相和尚书的却拦着不让,你什么意思难道你原来是个奸臣

再者说来,这公司是那个李杀星带头成立。拦着他的买卖,你不想活了这个杀星手下抄灭的家族,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你是不是想成为下一个当年突辽国因为不小心惹着他,原本就要一统天下,结果现在眼瞅着就要败亡灭族。谁敢挡这位杀星的财路,活腻歪了吧。

得了,这下两国朝廷重臣,不管真不真心,都开始大力支持并赞扬皇帝的这番仁爱举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