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所未见过的风景(2/4)

样强?你快教俺吧,孙爷爷。”

孙老医官笑眯眯的说道:“呵呵,不急不急,孩子我来问你……”李得一满脸的迫不及待,忍不住打断孙老医官的话,“你问你问,孙爷爷你问啥俺答啥。”“那你可知道原气从何而来?如何起修?”

“额?俺知不道。”李得一泄了气一般把头垂下,“且听孙爷爷我给你一一道来。”

孙老医官震了震嗓子,说道:“先说说原气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纷争已久,近百年来,世人才渐渐有了比较统一的认知,那便是“原气来自太阳”,这本是由平周朝开国太祖最先提出来的。太祖当时提出此论,还举出几个例证,比如草木若是久不经阳光照射,必会发黄枯萎。人若是长久不晒太阳,会变得身虚体弱,而且体内的骨头会变得脆弱而易断。还有只在夜晚出现的这两个月亮,也是接受了太阳的原气之后才会发光,其本身并不能发光。”孙老医官似是气息有些维系不畅,说两句就要喘一大口气。

“据史料记载,七百多年以前,远在太祖横空出世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在修原气。但是并无一人达到‘入圣’境界,太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达到‘入圣’境界之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至今也无人能出其右。以‘入圣’为界限,‘入圣’前有四个境界,由低到高分别是:和合、气壮、俱五通、超凡。这前四境千百年以来相关著述多不胜数,最为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之多。”李得一听到这儿,小眼睛越听越亮,整个人一动也不动,之前的小动作都不见了,屏气凝神仔细地听着,生怕自己漏了一句半句。

孙老医官看到李得一这认真的模样,目露赞赏,咳嗽一声接着说道:“‘入圣’之后的境界,这六百年来却只有寥寥几人有过记载,其中以本朝太祖之记录最为详细。太祖曾说‘入圣’之后还有:无碍、圆真、无上三个境界。太祖晚年,清河崔氏有一人似达到‘入圣’这一境界。此人曾与太祖议‘入圣’之后的三个境界,名称似有不妥,太祖斥之曰‘汝无知空活百年,不亲至此境,焉敢妄谈。’言毕此人久久拜服于地,浑身竟然冒出血汗,归家之后不久便闭关不出,之后谣传此人临死前终于亲至‘无碍’之境。”孙老医官说到这儿,停下话头,转而对着李得一说到:“这都是些前尘旧事,你愿意听么?愿意听我接着啦下去。”

“愿意,愿意,俺可愿听这些事儿了。”李得一忙不迭的连连点头,催促孙爷爷接着啦下去。“除此崔姓之人,还有河东李氏的李西行,琅琊王氏的王求变皆亲至‘入圣’境。然而这几人都不曾在世间留下‘入圣’境的体悟和修行方法,或许藏在其后人手中,秘而不宣,只为其家族兴旺吧。其后几百年至今,就再无一人修至‘入圣’境。故而时至今日,有明确记述‘入圣’境的经典也只有一本太祖亲录的《入圣经》。”孙老医官说到这儿,又停下歇息了一阵。

李得一抓住机会问道:“孙爷爷,你有《入圣经》么,俺能看看不?”孙老医官闻言,被顶起一阵咳嗽,严肃的对着李得一说道:“修原气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先打好基础,才能修的好,走得长久,切忌好高骛远。你现在还没起修,即便给你一本你也看不懂,你要先从基础修起。以后不许想想这些没影儿的事儿!”李得一看孙爷爷越说表情越严肃,慌忙点头说道:“俺错了,俺一定老实起修,从基础下手。”

孙老医官见李得一态度真诚,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曾跟你说过,修原气最重要的就是定力,若是定力不够,总想贪快求好,反而容易走弯路,路一旦走弯,再回头就难了。岂不闻,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失百年身。”李得一被孙老医官严肃的斥责一番,老实了下来,这会儿端坐不动,大气都不敢喘,静静听着。

“原气起修的第一步就是感知原气。其实太阳所发出的原气充盈天地间,万事万物都能接受到原气,比如白天太阳照在石头上,石头会慢慢变热,这是因为石头接受了太阳发出的原气,到了夜间石头慢慢变凉,是因为石头无法利用原气无法储存原气,失去了太阳的持续供给,原气又消散了。虽然万事万物都能接受到太阳发出的原气,量的多少却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天生体壮如牛,与别人吃一样的饭,他却长得更高更强壮,皆是因为天生体质能接受更多太阳所发出的原气。同理,有些人天生体弱多病,却是因为天生体质难以接受太阳原气。好的医生在接诊这类病人时,都会劝他们多晒太阳。”孙老医官一点一点给李得一讲解原气的基本道理。

“这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受原气影响,故而感知原气很是简单,几乎人人天生就会。按照太祖在《入圣经》中记述,人人都有一个原气形成的场,称作气场。白天人多嘈杂,太阳也在发出大量原气,虽然容易感知原气,但是所感得原气往往受别人气场干扰,显得混乱不堪,初修者易被其所扰。故而为师才选在夜深人静之时,教授你感知原气,就是想你走好这第一步。”

李得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孙爷爷的良苦用心,却仍然恭敬的给孙老医官行了个礼:“多谢师父。”孙老医官见李得一态度恭敬,不禁老怀大慰,“好,好,为师下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